|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21页 |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3页 |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4页 |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 1.4.1 治理及学校治理 | 第14-15页 |
| 1.4.2 治理结构和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 第15-17页 |
| 1.5 构建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理论依据 | 第17-21页 |
| 1.5.1 现代学校制度 | 第17-18页 |
| 1.5.2 法人治理理论 | 第18页 |
| 1.5.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8-21页 |
| 2. 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分析——以成都市XX小学为例 | 第21-39页 |
| 2.1 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 第21-26页 |
| 2.1.1 学校治理主体 | 第21-25页 |
| 2.1.2 学校治理方式 | 第25-26页 |
| 2.2 XX学校治理的主体 | 第26-34页 |
| 2.2.1 校长 | 第26-28页 |
| 2.2.2 校长办公会议 | 第28-29页 |
| 2.2.3 中国共产党学校基层组织 | 第29-30页 |
| 2.2.4 校务委员会 | 第30-31页 |
| 2.2.5 学术委员会 | 第31-32页 |
| 2.2.6 教职工代表大会 | 第32-33页 |
| 2.2.7 家长委员会 | 第33页 |
| 2.2.8 各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 | 第33-34页 |
| 2.3 XX学校治理方式与手段 | 第34-39页 |
| 2.3.1 德治 | 第34-36页 |
| 2.3.2 法治 | 第36-37页 |
| 2.3.3 德法合治 | 第37-39页 |
| 3. 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9-43页 |
| 3.1 学校治理主体及治理主体间权力关系不明确 | 第39-40页 |
| 3.2 学校制度不健全、不完整 | 第40-41页 |
| 3.3 学校办学自主权不够 | 第41-43页 |
| 4. 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 | 第43-49页 |
| 4.1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 第43-45页 |
| 4.2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 第45-46页 |
| 4.3 建立健全监督和评价机制 | 第46-47页 |
| 4.4 建立学校、家庭、社区的伙伴合作模式 | 第47-49页 |
| 结语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