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横断山区过去300年冬季温度的树轮记录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树轮气候学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1.2.1 国内外树轮气候学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2 研究区树轮气候学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选题依据及研究目标 | 第17页 |
1.4 技术路线及论文工作量 | 第17-20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0-24页 |
2.1 地质地貌特征 | 第20-21页 |
2.2 气候特征 | 第21-22页 |
2.3 土壤和植被特征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树轮年表的建立 | 第24-35页 |
3.1 野外采样及样品前处理 | 第24-25页 |
3.2 轮宽测量及交叉定年 | 第25-28页 |
3.3 建立年表 | 第28-35页 |
3.3.1 标准化原理及步骤 | 第28-29页 |
3.3.2 生长趋势拟合及轮宽指数计算 | 第29-30页 |
3.3.3 年表合成及调整 | 第30-31页 |
3.3.4 年表结果及参数特征 | 第31-35页 |
第四章 树轮气候响应分析 | 第35-52页 |
4.1 气象数据 | 第35-37页 |
4.1.1 气象数据概况 | 第35页 |
4.1.2 采样点气候特征 | 第35-37页 |
4.2 年表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分析 | 第37-43页 |
4.3 "分异现象"原因探讨 | 第43-52页 |
4.3.1 气象数据代表性 | 第43页 |
4.3.2 样本间共同信号强度 | 第43-45页 |
4.3.3 标准化方法检查 | 第45-47页 |
4.3.4 树轮气候响应的时间稳定性分析 | 第47-51页 |
4.3.5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过去三百年冬季温度重建 | 第52-58页 |
5.1 温度重建与检验 | 第52-53页 |
5.2 重建结果分析 | 第53-58页 |
5.2.1 温度变化特征 | 第53-54页 |
5.2.2 空间相关分析及与他人重建的对比 | 第54-58页 |
第六章 冬季温度变化的可能驱动因子 | 第58-66页 |
6.1 太阳活动与研究区冬季温度变化的联系 | 第58-60页 |
6.2 强火山喷发与研究区冬季温度变化的联系 | 第60-61页 |
6.3 AMO与研究区冬季温度变化的联系 | 第61-6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66-67页 |
7.2 问题和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7页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