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煤微生物甲烷化实验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煤微生物甲烷化综述 | 第8-15页 |
1.1.1 产甲烷菌及代谢途径简介 | 第8-9页 |
1.1.2 生物成因煤层气简介 | 第9-10页 |
1.1.3 产甲烷菌降解煤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案 | 第17-18页 |
1.3.1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案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褐煤微生物降解可行性分析 | 第18-24页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8页 |
2.1.1 煤样的采集 | 第18页 |
2.1.2 煤样分析方法 | 第18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18-23页 |
2.2.1 煤的化学组成 | 第19-21页 |
2.2.2 褐煤煤岩特征 | 第21-22页 |
2.2.3 煤层孔隙结构 | 第22-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产甲烷菌群的富集及驯化 | 第24-34页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3.1.1 实验菌种 | 第24页 |
3.1.2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4-26页 |
3.1.3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第26-27页 |
3.1.4 产甲烷菌生长规律 | 第27页 |
3.1.5 产甲烷菌的富集培养 | 第27-28页 |
3.1.6 产甲烷菌的驯化 | 第28页 |
3.1.7 菌种的保存 | 第28页 |
3.1.8 实验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29-33页 |
3.2.1 生物气组成 | 第29页 |
3.2.2 初始产甲烷菌的生长规律 | 第29-30页 |
3.2.3 产甲烷菌富集 | 第30-31页 |
3.2.4 产甲烷菌驯化 | 第31-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褐煤微生物产气实验研究及产物分析 | 第34-55页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4.1.1 仪器及药品 | 第34页 |
4.1.2 培养基初始pH值对产气量的影响 | 第34页 |
4.1.3 反应温度对产气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4.1.4 煤粒径对产气量的影响 | 第35页 |
4.1.5 煤添加量对产气量的影响 | 第35页 |
4.1.6 培养基配比对产气量的影响 | 第35页 |
4.1.7 菌种驯化前后对产气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4.1.8 培养基对产气量影响实验 | 第36页 |
4.1.9 褐煤降解产物分析 | 第36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36-53页 |
4.2.1 培养基初始pH值对产气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4.2.2 反应温度对产气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4.2.3 煤粒径对产气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4.2.4 煤添加量对产气量的影响 | 第39-42页 |
4.2.5 培养基配比对产气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4.2.6 菌种驯化前后对产气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4.2.7 培养基对产气量的影响 | 第44-46页 |
4.2.9 褐煤降解产物分析 | 第46-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