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1 光合碳同化途径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1.1 光合碳同化途径类型 | 第11-13页 |
1.1.2 光合碳同化途径的转变 | 第13-15页 |
1.2 猪毛菜属植物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1.2.1 猪毛菜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 第15-16页 |
1.2.2 猪毛菜属植物形态特征研究 | 第16页 |
1.2.3 猪毛菜属植物解剖结构特征 | 第16-17页 |
1.2.4 猪毛菜属植物生理特征研究 | 第17-19页 |
1.2.5 猪毛菜属植物分子水平研究 | 第19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0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1-24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1-23页 |
2.1.2 试验试剂配方 | 第23页 |
2.1.3 试验试剂及仪器 | 第23-24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4-30页 |
2.2.1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24-25页 |
2.2.2 光合酶蛋白表达量测定 | 第25页 |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制样及观察流程 | 第25-26页 |
2.2.4 叶脉的观察 | 第26页 |
2.2.5 徒手切片的制作与观察 | 第26页 |
2.2.6 叶片解剖结构观察 | 第26-27页 |
2.2.7 叶片超微结构观察 | 第27页 |
2.2.8 叶片光合产物淀粉粒的观察 | 第27-28页 |
2.2.9 光合酶蛋白活性测定 | 第28页 |
2.2.10 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 | 第28-29页 |
2.2.11 δ~(13)C值的测定 | 第29页 |
2.2.12 统计与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1页 |
3.1 光合关键酶基因及蛋白表达分析 | 第30-31页 |
3.1.1 光合关键酶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 | 第30页 |
3.1.2 光合关键酶蛋白相对含量分析 | 第30-31页 |
3.2 与C_4途径相适应的结构特征分析 | 第31-37页 |
3.2.1 表皮特征分析 | 第31-33页 |
3.2.2 叶脉形态分析 | 第33-34页 |
3.2.3 叶片解剖结构分析 | 第34-35页 |
3.2.4 叶片维管束鞘细胞内含物分析 | 第35-37页 |
3.3 光合途径相关生理生化分析 | 第37-38页 |
3.3.1 光合关键酶活性分析 | 第37-38页 |
3.3.2 气体交换参数分析 | 第38页 |
3.4 高效固碳相关指标分析 | 第38-41页 |
3.4.1 维管束鞘细胞淀粉粒的观察 | 第38-39页 |
3.4.2 稳定碳同位素δ~(13)C值分析 | 第39-41页 |
4 讨论 | 第41-46页 |
4.1 光合酶及其基因的表达量与干旱的关系 | 第41页 |
4.2 干旱驱动与C_4途径相适应的结构特征发生变化 | 第41-43页 |
4.3 光合生理生化特征随干旱加剧发生的变化 | 第43-44页 |
4.4 光合碳同化下游相关指标与干旱的关系 | 第44-4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5.2 创新点 | 第47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主要缩略词和中英文对照表(Abbreviation Index)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个人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