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2-20页 |
1. ANVUGIB的祖国医学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1 病名的认识 | 第12页 |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2-13页 |
1.3 治疗进展研究 | 第13-16页 |
2. ANVUGIB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2.1 ANVUGIB的病因 | 第16页 |
2.2 ANVUGIB的诊断及监测 | 第16-17页 |
2.3 ANVUGIB的治疗 | 第17-20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0-35页 |
1.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2.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3. 诊断标准 | 第20-21页 |
3.1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0-21页 |
3.2 中医诊断标准 | 第21页 |
3.3 纳入标准 | 第21页 |
3.4 排除标准 | 第21页 |
3.5 脱落标准 | 第21页 |
3.6 中止研究标准 | 第21页 |
4. 试验方法 | 第21-23页 |
4.1 分组 | 第21-22页 |
4.2 治疗方法 | 第22页 |
4.3 观测指标 | 第22页 |
4.4 疗效标准 | 第22-23页 |
4.5 统计方法 | 第23页 |
5. 结果 | 第23-34页 |
5.1 总体疗效分析 | 第23页 |
5.2 两组患者大便隐血转阴时间比较 | 第23-24页 |
5.3 两组患者治疗前西医病情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 第24页 |
5.4 两组患者治疗后西医病情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 第24页 |
5.5 中医单项症状改善 | 第24-34页 |
6. 安全性分析 | 第34-35页 |
第三部分 讨论与展望 | 第35-38页 |
3.1 急则治其标为早期治疗ANVUGIB的治则关键 | 第35-36页 |
3.2 中药治疗的可行性及优势 | 第36页 |
3.3 复方紫倍煎的药物组成及药理作用机制分析 | 第36-37页 |
3.4 不足与展望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附录 | 第41-44页 |
1. 呕血、黑便病情分析表 | 第41-43页 |
2. 缩略语表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