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安肠止泻方对肝郁脾虚IBS-D大鼠血清及脑肠组织中VIP、5-HT含量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前言第13-15页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第15-27页
    1. 西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第15-18页
        1.1 定义及诊断标准第15-16页
        1.2 发病机制,因素第16-18页
        1.3 IBS的治疗第18页
    2. 中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第18-21页
        2.1 中医病名渊源及认识第18-19页
        2.2 病因病机第19页
        2.3 辨证分型第19-20页
        2.4 治疗方法第20页
        2.5 小结第20-21页
    3. IBS动物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7页
        3.1 IBS造模方法的研究现状第21-22页
        3.2 IBS模型评价研究现状第22-23页
        3.3 IBS-D动物模型研究现状第23-25页
        3.4 IBS-D中医病症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现状第25页
        3.5 小结第25-27页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第27-48页
    实验一: 大鼠肝郁脾虚IBS-D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估第27-34页
        1. 实验材料第27-28页
            1.1 动物及饲养第27页
            1.2 实验药物及试剂第27页
            1.3 实验仪器第27-28页
        2. 试验方法第28-29页
            2.1 动物造模方法及分组第28页
            2.2 模型评价第28页
            2.3 统计分析第28-29页
        3. 结果第29-31页
            3.1 大鼠存活情况第29页
            3.2 大鼠一般情况第29页
            3.3 行为测试第29-30页
            3.4 稀便率变化第30-31页
        4. 讨论第31-34页
            4.1 实验分析第31-32页
            4.2 造模的不足之处第32-33页
            4.3 对IBS-D动物造模的展望第33-34页
    实验二: 安肠止泻方对肝郁脾虚IBS-D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VIP、5-HT含量的影响第34-48页
        1. 实验材料第34-36页
            1.1 动物及饲养第34页
            1.2 实验药物及试剂第34-35页
            1.3 实验仪器第35-36页
        2. 试验方法第36-37页
            2.1 动物造模第36页
            2.2 动物分组方法第36-37页
            2.3 给药方法第37页
        3. 观察指标第37-39页
            3.1 一般状态第37页
            3.2 行为测试第37页
            3.3 血清及结肠VIP、5-HT含量测定第37-38页
            3.4 统计学处理第38-39页
        4. 结果第39-44页
            4.1 一般情况第39页
            4.2 行为测试结果第39-40页
            4.3 用药后血清、脑、肠组织5-HT的改变第40-42页
            4.4 用药后血清、脑、肠组织VIP的改变第42-44页
        5. 小结第44页
        6 讨论第44-48页
            6.1 实验结论及分析第44-47页
            6.2 实验的不足及展望第47-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5页
附录第55-5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方紫倍煎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益肺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