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研究的缘起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二)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 系统论 | 第11-12页 |
2. 议程设置 | 第12页 |
三、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一) 国外相关课题研究 | 第12-13页 |
(二) 国内相关课题研究 | 第13-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一) 系统研究法 | 第14页 |
(二) 案例分析法 | 第14页 |
五、文章框架结构 | 第14-15页 |
一、政府形象与政府的媒介形象 | 第15-24页 |
(一) 政府形象 | 第15-18页 |
1. 政府形象的定义 | 第15-16页 |
2. 政府形象的构成 | 第16-17页 |
3. 政府形象的传播方式 | 第17-18页 |
(二) 政府的媒介形象 | 第18-24页 |
1. 政府媒介形象的特征 | 第18-20页 |
2. 政府媒介形象系统的结构分析 | 第20-24页 |
二、网络时代的政府媒介形象传播 | 第24-30页 |
(一) 网络时代的来临 | 第24-25页 |
(二) 网络时代的特征 | 第25-27页 |
1. 网络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 | 第25页 |
2. 网络时代是全民记者的时代 | 第25-26页 |
3. 网络时代是政治民主的时代 | 第26-27页 |
(三) 网络时代政府媒介形象的传播 | 第27-30页 |
1. 传统媒介时代的政府形象传播 | 第27-28页 |
2. 网络时代对政府形象传播的挑战 | 第28-30页 |
三、网络时代政府传播媒介形象的方式 | 第30-42页 |
(一) 政府网站 | 第30-31页 |
1. 政府网站的功能 | 第30-31页 |
2. 政府网站存在的问题 | 第31页 |
(二)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 | 第31-33页 |
1. 政府新闻发言人 | 第32页 |
2.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义 | 第32-33页 |
3.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不足 | 第33页 |
(三) 设置议程,引导舆论 | 第33-35页 |
1. 议程设置与政府媒介形象 | 第34页 |
2. 有效的议程设置 | 第34-35页 |
(四) 政府议程设置——以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报道为例 | 第35-42页 |
1. 事件回放: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 | 第35-36页 |
2. 政府议程的设置 | 第36-37页 |
3. 网络媒体对“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报道 | 第37-41页 |
4. 相关经验总结 | 第41-42页 |
四、政府媒介形象传播的策略探究 | 第42-51页 |
(一) 应以“服务”、“透明”、“效能”三个原则为基础 | 第42-43页 |
1. 服务性原则 | 第42页 |
2. 透明性原则 | 第42-43页 |
3. 效能性原则 | 第43页 |
(二) 网络时代政府媒介形象传播对策——宏观层面 | 第43-46页 |
1. 公正、廉洁、高效、民主、法治政府的建立 | 第44页 |
2. 政府公务人员的媒介素养的提高 | 第44-45页 |
3.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立法的推进 | 第45-46页 |
(三) 网络时代政府媒介形象传播对策——微观层面 | 第46-51页 |
1. 推进政府网站与电子政务的发展 | 第47-48页 |
2. 优化网络新闻发言人 | 第48-50页 |
3. 合理运用政府微博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