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22页 |
| 1.1 板坯连铸结晶器的冶金作用 | 第9页 |
| 1.2 板坯连铸倒角结晶器的发展 | 第9-13页 |
| 1.2.1 倒角结晶器研发的背景 | 第9-11页 |
| 1.2.2 倒角结晶器的提出 | 第11-12页 |
| 1.2.3 倒角结晶器的发展及应用 | 第12-13页 |
| 1.3 板坯倒角结晶器钢液流动传热行为的模拟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 1.3.1 倒角结晶器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1.3.2 结晶器物理模拟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19-22页 |
| 1.4.1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 1.4.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2 板坯连铸倒角结晶器钢液流动传热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2-32页 |
| 2.1 数值仿真的基本假设 | 第22页 |
| 2.2 数学模型控制方程 | 第22-24页 |
| 2.3 倒角结晶器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4-28页 |
| 2.4 模型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28-29页 |
| 2.5 数值计算方法和收敛标准 | 第29-30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3 不同角部结构板坯结晶器钢液流动传热数值模拟研究 | 第32-42页 |
| 3.1 结晶器角部结构对钢液流动行为的影响 | 第32-38页 |
| 3.1.1 结晶器倒角尺寸对钢液流场分布的影响 | 第32-36页 |
| 3.1.2 结晶器倒角尺寸对结晶器液面流动行为的影响 | 第36-38页 |
| 3.2 结晶器倒角结构对结晶器出口温度场的影响 | 第38-40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4 板坯连铸倒角结晶器钢液流动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42-54页 |
| 4.1 物理模拟相似原理 | 第42-43页 |
| 4.2 物理模拟相似比例的确定 | 第43-45页 |
| 4.3 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45-47页 |
| 4.3.1 结晶器模型的制作 | 第45-47页 |
| 4.3.2 结晶器保护渣的确定 | 第47页 |
| 4.4 物理模拟实验指标 | 第47-52页 |
| 4.4.1 液面波动的测试指标 | 第48-50页 |
| 4.4.2 液渣行为的测试指标 | 第50-51页 |
| 4.4.3 流场显示 | 第51-52页 |
| 4.5 物理模拟倒角形状的选择 | 第52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5 不同角部结构板坯结晶器钢液流动行为物理模拟研究 | 第54-66页 |
| 5.1 实验研究方案 | 第54-56页 |
| 5.1.1 结晶器液面波动研究方案 | 第55页 |
| 5.1.2 液渣分布研究方案 | 第55-56页 |
| 5.1.3 结晶器内流场研究方案 | 第56页 |
| 5.2 倒角尺寸对结晶器液面波动的影响 | 第56-59页 |
| 5.3 倒角尺寸对结晶器液渣分布的影响 | 第59-61页 |
| 5.4 倒角尺寸对结晶器流场的影响 | 第61-62页 |
| 5.5 物理模拟与数学模拟结果对比研究 | 第62-64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6 结论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 附录 | 第76页 |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6页 |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