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研究目的 | 第8页 |
2、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9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论文主要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0-11页 |
1、研究方法 | 第10页 |
2、本文创新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我国互联网银行发展的现状 | 第11-16页 |
一、互联网银行的界定 | 第11-14页 |
1、互联网银行与网上银行业务比较 | 第12-13页 |
2、互联网银行与P2P贷款业务 | 第13-14页 |
二、互联网银行的经营模式及特点 | 第14-16页 |
1、纯粹网络运营,不设实体网点 | 第14页 |
2、方便快捷的服务,运营成本下降 | 第14页 |
3、以小存小贷为主要客户目标 | 第14-15页 |
4、依托大数据时代下的征信体系开展业务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我国互联网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18页 |
一、互联网银行的特殊风险分析 | 第16-17页 |
1、远程开户风险 | 第16页 |
2、个人征信体系下的信息安全风险 | 第16-17页 |
二、互联网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1、存款竞争处于劣势 | 第17页 |
2、普惠金融功能难以实现 | 第17-18页 |
第三章 美国与日本互联网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 第18-23页 |
一、美国互联网银行及其监管 | 第18-20页 |
1、美国互联网银行 | 第18-19页 |
2、美国互联网银行监管 | 第19-20页 |
二、日本互联网银行及其监管 | 第20-23页 |
1、日本互联网银行 | 第20-21页 |
2、日本互联网银行的监管 | 第21-23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互联网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23-29页 |
一、明确监管部门与监管原则 | 第23-26页 |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导下的协同监管 | 第23-24页 |
2、互联网银行的监管原则 | 第24-26页 |
二、促进建立个人征信系统,加强信息安全监管 | 第26-29页 |
1、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 | 第26-27页 |
2、加强个人信用信息的保护 | 第27-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