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7-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1.5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1-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2.1 对于―沪港通‖机制定性研究成果 | 第13页 |
2.2 对于波动溢出效应的研究成果 | 第13-15页 |
2.3 对于价格联动效应的研究成果 | 第15-17页 |
3 波动性和VAR模型的基础理论及模型设定 | 第17-23页 |
3.1 波动性的界定及度量 | 第17-19页 |
3.2 基于ARCH族模型的波动性估计与预测 | 第19-23页 |
4 波动性变异分析 | 第23-32页 |
4.1 数据的选取 | 第23页 |
4.2 实证对象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3-24页 |
4.3 实证对象滞后阶数的选择 | 第24-25页 |
4.4 实证对象的ARCH效应检验 | 第25-26页 |
4.5 沪港通推出前、后上证综指波动性建模 | 第26-27页 |
4.6 沪港通推出前、后恒生指数的波动性建模 | 第27-28页 |
4.7 TARCH建模 | 第28-30页 |
4.8 结论与解释 | 第30-32页 |
5 基于二元VAR-BEKK-GARCH模型的波动溢出效应分析 | 第32-37页 |
5.1 二元BEKK-GARCH模型 | 第32-33页 |
5.2 沪港股市的二元VAR(1)-BEKK-GARCH模型的估计 | 第33-34页 |
5.3 沪港股市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分析 | 第34-35页 |
5.4 WALD检验 | 第35-37页 |
6 基于协整理论和VAR模型的沪港两市价格联动分析 | 第37-45页 |
6.1 价格联动性的产生原因 | 第37页 |
6.2 沪港股市协整关系检验 | 第37-39页 |
6.3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 | 第39-40页 |
6.4 沪港股市价格联动模型的VAR模型构建及检验 | 第40-41页 |
6.5 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验证两市的波动传递方向 | 第41-42页 |
6.6 脉冲响应技术分析 | 第42-45页 |
7 总结、建议与展望 | 第45-47页 |
7.1 本文研究总结 | 第45-46页 |
7.2 启示与建议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