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可能的创新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可能的创新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第2章 农村金融及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2.1 农村金融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15页 |
2.2 农村金融市场均衡理论 | 第15-17页 |
2.3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 第17-20页 |
2.3.1 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递增的资本支持 | 第17-18页 |
2.3.2 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为农村经济主体提供了多种融资途径 | 第18页 |
2.3.3 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使资金投向更加合理 | 第18页 |
2.3.4 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 | 第18-20页 |
第3章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 | 第20-26页 |
3.1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及发展概况 | 第20-22页 |
3.2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程 | 第22-24页 |
3.3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3.3.1 产权制度不完善所有权主体虚位 | 第24页 |
3.3.2 农村信用社资本金不足资金来源匮乏 | 第24页 |
3.3.3 管理制度及内控机制不健全 | 第24-25页 |
3.3.4 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差服务质量相对较低 | 第25页 |
3.3.5 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较弱 | 第25-26页 |
第4章 **县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的背景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26-33页 |
4.1 **县农村信用合作社服务“三农”经济发展的现状 | 第26页 |
4.2 **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及改制的背景分析 | 第26-28页 |
4.2.1 外部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 第27页 |
4.2.2 农村信用社面临更激烈的同业竞争 | 第27页 |
4.2.3 农村信用社粗放式经营方式面临严峻挑战 | 第27-28页 |
4.2.4 农村市场资金需求发生变化 | 第28页 |
4.3 **县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 第28-30页 |
4.3.1 产权制度不完善 | 第28-29页 |
4.3.2 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不高 | 第29-30页 |
4.3.3 不良贷款比例高 | 第30页 |
4.4 **县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3页 |
4.4.1 合作原则未能很好体现 | 第30-31页 |
4.4.2 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偏离初衷 | 第31页 |
4.4.3 农村信用环境不佳抑制“三农”信贷资金投放 | 第31-32页 |
4.4.4 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有待拓宽 | 第32页 |
4.4.5 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品种单一 | 第32-33页 |
第5章 促进**县农村信用合作社扶持“三农”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33-43页 |
5.1 明确服务“三农”经济的市场定位 | 第33页 |
5.2 选择适合**县农村信用合作社扶持“三农”经济的发展模式 | 第33-36页 |
5.2.1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借鉴 | 第33-35页 |
5.2.2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可供选择的三种模式 | 第35-36页 |
5.2.3 **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 | 第36页 |
5.3 完善扶持“三农”经济的产权制度 | 第36-37页 |
5.4 创新扶持“三农”经济的经营方式 | 第37-38页 |
5.5 探索扶持“三农”经济的营销策略 | 第38-41页 |
5.5.1 农村信贷产品品种策略 | 第38-40页 |
5.5.2 农村信贷产品定价策略 | 第40-41页 |
5.6 实施扶持“三农”经济的人才策略 | 第41-43页 |
5.6.1 完善人员选拔与培训机制 | 第41页 |
5.6.2 实施多样化的激励机制 | 第41-43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