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理论论文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我国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新探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绪论第7-1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7-8页
        1.1.1 研究背景第7页
        1.1.2 理论意义第7-8页
        1.1.3 现实意义第8页
    1.2 研究综述第8-10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9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0-1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2 研究方法第11页
        1.3.3 创新之处第11-12页
2 相关概念的提出及其发展历程第12-17页
    2.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历程第12-13页
    2.2 全面依法治国理论的提出第13-15页
    2.3 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对开展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第15-17页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第17-22页
    3.1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完善,法治社会架构基本形成第17-18页
        3.1.1 我国主要法律部门基本建立,法律法规已然成型第17页
        3.1.2 各法律内部运行相对规范和谐第17-18页
    3.2 我国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格局已经形成第18-19页
        3.2.1 上下联动,完善领导机制第18页
        3.2.2 各部门协调开展,健全工作机制第18页
        3.2.3 加大投入力度,强化保障机制第18-19页
        3.2.4 社会各界齐发力,建立普法联动机制第19页
    3.3 我国农村地区法治文化建设精彩纷呈第19-22页
        3.3.1 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内容丰富第19-20页
        3.3.2 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形式多样第20-22页
4 当前我国农村法治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第22-29页
    4.1 市场经济浪潮撼动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社会基础第22-24页
    4.2 乡土中国“人情”社会思维惯性下,诸多法律法规未能确立应有权威第24-25页
    4.3 村民自治制度实施尚不成熟,农民法律主体性地位仍未确立第25-27页
    4.4 农村基层法治文化建设投入力度不足,法治氛围尚未形成第27-29页
5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途径探索第29-39页
    5.1 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经济基础第29-30页
        5.1.1 攻克“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农民法治意识第29-30页
        5.1.2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增强农民对法治社会的认同第30页
    5.2 进一步强化农村地区司法、执法的程序管理,公平正义深入人心第30-34页
        5.2.1 建立适合基层的执法形式,规范执法行为第30-31页
        5.2.2 确保司法程序正义,增强农民对法治的信心第31-32页
        5.2.3 加强对执法部门的监督管理,坚决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第32-34页
    5.3 因势利导,科学普法,帮助农民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第34-37页
        5.3.1 对中国传统文化“取精去糙”,为社会主义法治服务第34-35页
        5.3.2 提高普法人员素质,坚持不懈的开展普法下乡活动第35-36页
        5.3.3 搭建普法教育平台,增强普法的多样性与趣味性第36-37页
    5.4 严格落实“村民自治法”,开展村民自治,突出农民法律主体性地位31第37-39页
        5.4.1 逐步实现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制度的分离,真正实现村民自治第37页
        5.4.2 平衡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保证村“两委”工作的协调开展第37-38页
        5.4.3 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的法律体系及其配套制度,保障村民法律主体的权益第38-39页
结束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致谢第43-44页
作者简介第44-45页
导师简介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转录因子GATA3的预后分析和体外研究
下一篇:武汉市低碳产业园区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