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算法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对比分析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来源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1.2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3 课题意义 | 第11页 |
1.2 地震易损性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概述 | 第11-12页 |
1.2.2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 第13页 |
1.3 地震动记录选取方法及其不确定性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概述 | 第13页 |
1.3.2 选取方法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地震动不确定性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4 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地震动的选取和调整 | 第17-28页 |
2.1 地震动记录的选取 | 第17-18页 |
2.2 地震动调幅 | 第18-19页 |
2.3 地震动特性对比 | 第19-27页 |
2.3.1 地震动峰值 | 第19-21页 |
2.3.2 阿里亚斯强度 | 第21-22页 |
2.3.3 持时 | 第22-24页 |
2.3.4 频谱特性 | 第24-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截取单元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易损性分析 | 第28-56页 |
3.1 结构模型设计 | 第28-32页 |
3.1.1 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 | 第28-29页 |
3.1.2 SATWE参数设置 | 第29-32页 |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2-35页 |
3.2.1 有限元模型参数 | 第32-33页 |
3.2.2 有限元模型校验 | 第33-35页 |
3.3 性能水准的确定 | 第35-38页 |
3.4 截取单元法结构易损性分析 | 第38-55页 |
3.4.1 易损性分析的理论原理 | 第38-40页 |
3.4.2 地震动参数对简化模型的地震易损性影响 | 第40-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实际模型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易损性分析 | 第56-75页 |
4.1 结构设计及有限元建模 | 第56页 |
4.2 实际模型法结构易损性分析 | 第56-69页 |
4.2.1 实际模型法易损性理论说明 | 第56-57页 |
4.2.2 地震动参数对空间结构地震易损性影响 | 第57-69页 |
4.3 不同算法的结构易损性对比 | 第69-74页 |
4.3.1 不同算法的结构响应对比 | 第69-72页 |
4.3.2 不同算法的结构易损性对比 | 第72-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