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智能血沉分析仪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魏氏法 | 第9页 |
1.2.2 其他方法 | 第9-10页 |
1.2.3 血沉测量仪器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1-12页 |
第二章 血沉测量的基本原理及系统设计 | 第12-20页 |
2.1 血沉基本原理 | 第12页 |
2.2 血红细胞液面的检测原理 | 第12页 |
2.3 血红细胞沉降距离的测量原理 | 第12-14页 |
2.4 血沉值的计算原理 | 第14-15页 |
2.5 系统功能模块化设计 | 第15-17页 |
2.5.1 单片机模块 | 第15-16页 |
2.5.2 血红细胞液面测量装置 | 第16页 |
2.5.3 条形码输入模块 | 第16页 |
2.5.4 触摸屏模块 | 第16-17页 |
2.5.5 网络化模块 | 第17页 |
2.5.6 打印机模块 | 第17页 |
2.6 检测装置的结构设计 | 第17-18页 |
2.7 RJ45的接口选择 | 第18-19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算法设计及实现 | 第20-26页 |
3.1 算法设计思路 | 第20页 |
3.2 实现过程 | 第20-24页 |
3.2.1 最小二乘法 | 第20-21页 |
3.2.2 实验数据 | 第21-22页 |
3.2.3 最小二乘曲线拟合 | 第22-24页 |
3.3 算法验证 | 第24-2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四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6-37页 |
4.1 血红细胞液面检测电路设计 | 第26-27页 |
4.2 测量电路模块设计 | 第27-31页 |
4.2.1 多检测通道原理图设计 | 第27-29页 |
4.2.2 限位电路的设计 | 第29-31页 |
4.3 步进电机的控制 | 第31-32页 |
4.3.1 控制目的 | 第31页 |
4.3.2 控制电路的设计 | 第31-32页 |
4.4 网络化设计 | 第32-36页 |
4.4.1 网络化方案的设计 | 第32-33页 |
4.4.2 网络化电路原理图的设计 | 第33-36页 |
4.5 条形码输入、触摸屏模块和打印机模块 | 第3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五章 软件设计及实验分析 | 第37-69页 |
5.1 服务器端软件设计 | 第37-45页 |
5.1.1 MySQL数据库介绍 | 第37页 |
5.1.2 Python编译环境介绍 | 第37-39页 |
5.1.3 数据库设计 | 第39-40页 |
5.1.4 服务器软件设计 | 第40-45页 |
5.2 客户端软件设计 | 第45-47页 |
5.3 嵌入式软件设计 | 第47-55页 |
5.3.1 主程序设计 | 第47-48页 |
5.3.2 条形码输入程序和触摸屏串口程序 | 第48-50页 |
5.3.3 步进电机控制程序 | 第50-51页 |
5.3.4 血沉检测程序设计 | 第51-53页 |
5.3.5 网络化通信程序设计 | 第53-55页 |
5.4 触摸屏软件设计 | 第55-64页 |
5.4.1 触摸屏界面设计 | 第55-64页 |
5.5 实验分析 | 第64-6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总结 | 第69-70页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第73-74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74-75页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