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VANET认证协议 | 第11-13页 |
1.2.2 VANET密钥管理协议 | 第13-15页 |
1.3 主要内容和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第17-25页 |
2.1 VANET介绍 | 第17-18页 |
2.2 密码学理论 | 第18-22页 |
2.2.1 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 | 第18-19页 |
2.2.2 椭圆曲线密码算法 | 第19-20页 |
2.2.3 基于身份加密算法 | 第20-21页 |
2.2.4 数字签名 | 第21页 |
2.2.5 Diffie-Hellm an密钥交换协议 | 第21-22页 |
2.3 数学理论 | 第22-24页 |
2.3.1 中国同余定理 | 第22-23页 |
2.3.2 拉格朗日插值定理 | 第23页 |
2.3.3 双线性映射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无人驾驶汽车跨区域匿名认证协议 | 第25-37页 |
3.1 问题分析 | 第25-26页 |
3.2 预备知识 | 第26-27页 |
3.2.1 安全属性 | 第26页 |
3.2.2 安全云存储技术 | 第26页 |
3.2.3 安全硬件模块(HSM) | 第26-27页 |
3.3 方案设计 | 第27-32页 |
3.3.1 系统模型 | 第27-28页 |
3.3.2 系统初始化 | 第28页 |
3.3.3 无人驾驶汽车的注册过程 | 第28-30页 |
3.3.4 无人驾驶汽车的跨区域认证过程 | 第30-31页 |
3.3.5 证书的撤销 | 第31-32页 |
3.4 方案分析 | 第32-35页 |
3.4.1 安全性分析 | 第32-33页 |
3.4.2 性能分析 | 第33-35页 |
3.4.3 脆弱性分析 | 第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V2I群密钥管理协议 | 第37-52页 |
4.1 问题分析 | 第37-38页 |
4.2 V2I通信介绍 | 第38-39页 |
4.2.1 V2I通信系统概述 | 第38页 |
4.2.2 V2I通信系统模型 | 第38-39页 |
4.3 方案设计 | 第39-46页 |
4.3.1 安全假设 | 第39页 |
4.3.2 系统初始化 | 第39-40页 |
4.3.3 会话密钥的生成 | 第40-41页 |
4.3.4 会话密钥的获取 | 第41页 |
4.3.5 群组成员的删除和添加 | 第41-44页 |
4.3.6 会话密钥的更新 | 第44-46页 |
4.4 方案分析 | 第46-51页 |
4.4.1 安全性分析 | 第46-48页 |
4.4.2 性能分析 | 第48-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V2V单播通信会话密钥管理协议 | 第52-64页 |
5.1 问题分析 | 第52-53页 |
5.2 V2V通信系统介绍 | 第53-54页 |
5.2.1 V2V通信系统概述 | 第53页 |
5.2.2 V2V通信系统模型 | 第53-54页 |
5.3 方案设计 | 第54-59页 |
5.3.1 安全假设 | 第54页 |
5.3.2 系统初始化 | 第54-55页 |
5.3.3 会话密钥的生成与获取 | 第55-57页 |
5.3.4 会话密钥的更新 | 第57-59页 |
5.4 方案分析 | 第59-62页 |
5.4.1 安全性分析 | 第59-61页 |
5.4.2 性能分析 | 第61-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总结 | 第64-65页 |
6.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68-69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