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绩效研究--基于案例组公司并购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企业并购相关理论 | 第16-20页 |
2.1 并购绩效相关理论 | 第16-17页 |
2.1.1 并购的概念 | 第16页 |
2.1.2 并购绩效分析方法评述 | 第16-17页 |
2.2 企业并购动因相关理论 | 第17-20页 |
2.2.1 效率理论 | 第17-18页 |
2.2.2 代理理论 | 第18-19页 |
2.2.3 市场势力理论 | 第19-20页 |
3 家电行业现状及其并购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26页 |
3.1 家电行业现状 | 第20-21页 |
3.1.1 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比较集中 | 第20页 |
3.1.2 家电企业逐步走向家电集团化道路 | 第20页 |
3.1.3 中国是家电出.大国 | 第20-21页 |
3.1.4 家电行业成本压力得以缓解 | 第21页 |
3.1.5 中国高端家电市场“外资化” | 第21页 |
3.2 家电行业并购历程回顾 | 第21-22页 |
3.2.1 家电企业扩张时代并购 | 第22页 |
3.2.2 家电企业微利时代并购 | 第22页 |
3.2.3 家电行业转型时代并购 | 第22页 |
3.3 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2-26页 |
3.3.1 决策者的影响 | 第22-23页 |
3.3.2 政府的影响 | 第23-24页 |
3.3.3 资本市场的影响 | 第24-26页 |
4 案例组企业并购基本情况 | 第26-32页 |
4.1 案例组并购双方企业基本情况 | 第26-29页 |
4.1.1 收购企业介绍 | 第26-29页 |
4.1.2 目标企业简介 | 第29页 |
4.2 案例组企业并购类型 | 第29-30页 |
4.3 案例组企业并购动机 | 第30-32页 |
5 案例组企业并购绩效评价 | 第32-47页 |
5.1 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32-34页 |
5.1.1 营运能力 | 第32-33页 |
5.1.2 偿债能力 | 第33页 |
5.1.3 盈利能力 | 第33-34页 |
5.1.4 发展能力 | 第34页 |
5.2 建立模型和分析步骤 | 第34-36页 |
5.2.1 主成分分析模型建立 | 第35-36页 |
5.2.2 主成分分析的具体步骤 | 第36页 |
5.3 主成分分析法过程 | 第36-42页 |
5.3.1 变量相关性判断 | 第36-38页 |
5.3.2 KMO样本测度和巴特莱特球型检验 | 第38页 |
5.3.3 提取主成分 | 第38-39页 |
5.3.4 因子载荷矩阵 | 第39-41页 |
5.3.5 确定表达式及求取企业绩效评分 | 第41-42页 |
5.4 案例组企业并购绩效综合评分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7页 |
5.4.1 不符合产业环境的发展战略的影响 | 第43-44页 |
5.4.2 政府行为的影响 | 第44-45页 |
5.4.3 不恰当的支付方式的影响 | 第45页 |
5.4.4 企业文化的差异的影响 | 第45-47页 |
6 提高家电行业企业并购绩效的建议 | 第47-51页 |
6.1 制定符合产业环境的企业战略 | 第47页 |
6.2 选择合适的并购方式 | 第47-49页 |
6.2.1 合理确定并购对价 | 第48页 |
6.2.2 有效利用评估机构 | 第48-49页 |
6.2.3 多种支付方法合并 | 第49页 |
6.3 注重企业并购后的文化整合 | 第49-51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