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专利法论文

论“专利复审委依职权审查并以新理由维驳”制度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引言第7-8页
第二章 相关案例及问题的提出第8-10页
    2.1 相关案例第8-9页
        2.1.1 赢创德固赛v.专利复审委第8-9页
        2.1.2 张伟民v.专利复审委第9页
    2.2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第三章 专利复审程序的性质第10-15页
    3.1 《审查指南》的表述第10页
    3.2 行政复议的性质之争第10-12页
        3.2.1“行政说”第10-11页
        3.2.2“司法说”第11页
        3.2.3“准司法说”第11-12页
    3.3 专利复审程序宜采“准司法说”第12-15页
        3.3.1 从立法者的角度分析第12-13页
        3.3.2 从专利授权程序特点的角度分析第13-14页
        3.3.3 小结第14-15页
第四章 是否应该“依职权审查”和“以新理由驳回”第15-22页
    4.1 区分“依职权审查”和“以新理由驳回”第15-16页
        4.1.1“依职权审查制度”的恰当性第15-16页
        4.1.2 可以依职权审查,并不意味着当然可以以新理由驳回第16页
    4.2 对学界观点的分析第16-18页
        4.2.1 支持“新理由驳回”的观点及分析第16页
        4.2.2 反对“新理由驳回”的主要观点及分析第16-18页
    4.3“新理由驳回”存在的问题第18-22页
        4.3.1 日趋危险的“驳回任意”第18-19页
        4.3.2 不可丧失的“审级利益”第19-20页
        4.3.3 整体丧失的“程序经济”第20-21页
        4.3.4 违反“禁止不利变更”原则第21页
        4.3.5 小结第21-22页
第五章 复审程序改良和改革的进路第22-36页
    5.1 改良的进路第22-26页
        5.1.1 对相关概念予以严格界定第22-25页
        5.1.2 存在的问题第25-26页
    5.2 彻底改革的进路第26-36页
        5.2.1 引入“复审意见”第26-27页
        5.2.2 参考美国的做法第27-33页
        5.2.3 对实质审查阶段的配套改革第33-36页
第六章 结论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0页
致谢第40-4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早期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阴性者避免腋窝清扫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人机工程学在汽车装配工人肌肉疲劳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