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论文--配水工程论文--配水管网论文

深圳市宝城片区给水管网现状评估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0-16页
        1.2.1 给水管网水力模型概述第10-12页
        1.2.2 给水管网水力模型研究进展第12-14页
        1.2.3 给水管网水力模型软件研究进展第14-16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6-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2章 建模基础数据分析第18-44页
    2.1 概述第18-20页
        2.1.1 水源基本信息介绍第18-19页
        2.1.2 水泵基本信息介绍第19-20页
        2.1.3 管道基本信息介绍第20页
    2.2 阀门特性曲线第20-22页
    2.3 水泵特性曲线第22-30页
        2.3.1 水泵基本理论第22-24页
        2.3.2 水泵性能参数的测量与确定第24-25页
        2.3.3 水泵特性曲线拟合第25-30页
    2.4 确定节点流量第30-33页
        2.4.1 大用户用水量第31页
        2.4.2 小用户用水量第31-32页
        2.4.3 漏损水量第32-33页
    2.5 确定用水量变化曲线第33-36页
        2.5.1 用户分类第33-34页
        2.5.2 确定用水量变化曲线第34-36页
    2.6 测量节点压力第36-42页
        2.6.1 SCADA在线压力监测数据第37-38页
        2.6.2 人工测量压力数据第38-42页
    2.7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3章 建立给水管网水力模型第44-63页
    3.1 水力建模理论第44-50页
        3.1.1 管网水力学方程第44-47页
        3.1.2 管网水力分析第47-50页
    3.2 建模数据导入第50-53页
        3.2.1 模型元素与实际管网构筑物的对应关系第50页
        3.2.2 管网属性数据第50-53页
    3.3 拓扑关系检查第53-55页
        3.3.1 连通性检查第53-55页
        3.3.2 孤立管段校核第55页
    3.4 确定节点高程第55-56页
    3.5 创建模型背景图第56页
    3.6 用水量分配第56-57页
        3.6.1 构建泰森多边形第56-57页
        3.6.2 用水量分配方法第57页
    3.7 确定边界条件第57-58页
    3.8 确定初始海曾—威廉系数第58-62页
    3.9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4章 给水管网水力模型校核第63-76页
    4.1 模型校核目的第63页
    4.2 模型校核方法第63-65页
        4.2.1 模型校核标准第63-64页
        4.2.2 模型校核流程第64-65页
        4.2.3 模型校核过程第6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5-74页
        4.3.1 稳态水力模型校核第65-71页
        4.3.2 延时水力模型校核第71-72页
        4.3.3 模型精度分析第72-73页
        4.3.4 影响模型精度的因素第73-74页
    4.4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5章 给水管网现状分析第76-91页
    5.1 分析管网运行工况第76-84页
        5.1.1 管网自由水压第76-79页
        5.1.2 管道流速第79-82页
        5.1.3 水头损失与水力坡降第82-84页
    5.2 管网可靠性评估第84-88页
        5.2.1 可靠性评估的指标第84页
        5.2.2 可靠性分析第84-86页
        5.2.3 给水管网优化改造第86-88页
    5.3 消防分析第88-90页
    5.4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91-93页
    6.1 结论第91-92页
    6.2 建议与展望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8页
致谢第98-100页
附录A 专业实践总结摘要第100-10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植物源保鲜剂对冰藏大黄鱼流通期间品质变化影响及微生物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高精度星敏感器若干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