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导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及价值 | 第11-12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2 实践价值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2-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4.2 结构框架 | 第13-14页 |
1.4.3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2 内部控制基本理论 | 第15-23页 |
2.1 内部控制的涵义及研究范围 | 第15-17页 |
2.1.1 内部控制的涵义 | 第15-16页 |
2.1.2 研究范围 | 第16-17页 |
2.2 理论发展 | 第17-19页 |
2.2.1 内部控制理念的提升 | 第17页 |
2.2.2 内部控制导向的转变 | 第17-18页 |
2.2.3 内部控制内容的拓展 | 第18页 |
2.2.4 内部控制方法的改进 | 第18页 |
2.2.5 我国的内部控制 | 第18-19页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2.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9-20页 |
2.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0-21页 |
2.3.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第21-23页 |
3 H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3-37页 |
3.1 H公司发展现状 | 第23-25页 |
3.1.1 H公司简介 | 第23-24页 |
3.1.2 H公司所处行业状况 | 第24-25页 |
3.2 H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 第25-29页 |
3.2.1 内部环境现状 | 第25-27页 |
3.2.2 风险管理现状 | 第27-28页 |
3.2.3 控制活动现状 | 第28页 |
3.2.4 信息与沟通现状 | 第28-29页 |
3.2.5 内部监督现状 | 第29页 |
3.3 H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29-35页 |
3.3.1 内部环境的弊端 | 第29-32页 |
3.3.2 风险管理的弱点 | 第32-33页 |
3.3.3 控制活动的偏差 | 第33-34页 |
3.3.4 信息与沟通的缺陷 | 第34页 |
3.3.5 内部监督的不足 | 第34-35页 |
3.4 H公司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分析 | 第35-37页 |
3.4.1 行政目标导向增加内控协调难度 | 第35页 |
3.4.2 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 第35页 |
3.4.3 集团管控能力不强 | 第35-36页 |
3.4.4 内部治理机制不顺畅 | 第36-37页 |
4 优化H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 | 第37-48页 |
4.1 优化内部控制的前提 | 第37-40页 |
4.1.1 要处理好行政目标与公司治理机制问题 | 第37-38页 |
4.1.2 要建立内部控制的长效机制 | 第38页 |
4.1.3 要以风险为导向整合内部管理 | 第38页 |
4.1.4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38-39页 |
4.1.5 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第39-40页 |
4.2 具体优化办法 | 第40-48页 |
4.2.1 驰而不息地优化内控环境 | 第40-41页 |
4.2.2 强化风险管理 | 第41-44页 |
4.2.3 以流程为基础构建和提升管控能力 | 第44-45页 |
4.2.4 建立智能化的信息系统 | 第45-46页 |
4.2.5 发挥内部监督机构的作用 | 第46-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