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3-1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3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7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二、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第17-20页 |
一、体制和机制 | 第17页 |
二、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第17-18页 |
三、乡镇机构改革和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第18-20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一、系统权变行政组织理论——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 第20-22页 |
二、生态行政组织理论(行政生态理论)——里格斯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概观 | 第24-42页 |
第一节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 第24-29页 |
一、存在问题 | 第24-27页 |
二、方法及对策 | 第27-29页 |
第二节 改革的必要性 | 第29-35页 |
一、乡镇行政管理是国家政权管理的基础 | 第29页 |
二、乡镇体制机制改革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 | 第29-32页 |
三、乡镇体制机制改革有助于推动区域整体发展 | 第32-35页 |
第三节 改革应坚持的原则 | 第35-38页 |
一、上下结合、稳中求进 | 第36页 |
二、依法进行 | 第36-37页 |
三、权责利统一 | 第37-38页 |
四、分类推进 | 第38页 |
第四节 改革的具体措施 | 第38-42页 |
一、建立起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基层政权体制 | 第39页 |
二、规范乡镇机构模式和人员职位 | 第39-40页 |
三、进一步完善乡镇用人制度及相应配套措施及办法 | 第40页 |
四、科学合理地确定人员编制 | 第40-42页 |
第四章 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刚性需求与前期改革探索 | 第42-55页 |
第一节 国家相关政策解读 | 第42-45页 |
第二节 经济发达镇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地位 | 第45-47页 |
第三节 深化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农村区域发展的意义 | 第47-48页 |
一、改革有利于丰富乡镇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第47页 |
二、改革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 第47-48页 |
三、改革有利于提高镇域经济水平、破解新时期“三农”问题 | 第48页 |
四、改革有利于改善乡镇整体发展环境 | 第48页 |
第四节 前期改革探索 | 第48-50页 |
第五节 广东、浙江两地改革情况及经验启示 | 第50-55页 |
一、广东改革情况 | 第50-51页 |
二、浙江改革情况 | 第51-53页 |
三、经验启示 | 第53-55页 |
第五章 莱州市沙河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 | 第55-62页 |
第一节 沙河镇基本概况简介 | 第55页 |
第二节 改革坚持的基本原则 | 第55-56页 |
第三节 改革试点的目标任务 | 第56-57页 |
一、园区建设进一步提速,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 第56页 |
二、商贸物流进一步壮大,现代服务业更加繁荣 | 第56页 |
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 | 第56-57页 |
四、公共事业进一步发展,综合服务能力日益增强 | 第57页 |
第四节 改革试点的主要做法 | 第57-60页 |
一、突出扩权强镇,扩大乡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 第57-58页 |
二、突出转变职能,提高乡镇政府执行力 | 第58页 |
三、推进机制创新,优化基层管理体制 | 第58-59页 |
四、强化财力支撑,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 第59-60页 |
五、完善配套政策,推进乡镇其他配套改革 | 第60页 |
第五节 取得的成效 | 第60-62页 |
一、扩权强镇初见成效 | 第60-61页 |
二、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 第61页 |
三、社会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 第61页 |
四、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 第61-62页 |
第六章 莱州市沙河镇改革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第62-65页 |
第一节 存在问题 | 第62-63页 |
一、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大力度 | 第62页 |
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调整完善 | 第62-63页 |
三、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备有待进一步优化 | 第63页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第63-65页 |
一、加大“扩权强镇”工作力度 | 第63页 |
二、着力完善乡镇财政体制 | 第63-64页 |
三、优化乡镇机构编制配备及派驻机构管理体制 | 第64页 |
四、建立乡镇执法联动机制 | 第64页 |
五、继续推进其他配套改革 | 第64-6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