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凝集素多克隆抗体制备的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7-14页 |
| 1.1 大鲵简介 | 第7-8页 |
| 1.2 凝集素 | 第8-11页 |
| 1.2.1 凝集素的定义 | 第8页 |
| 1.2.2 凝集素的分类 | 第8-9页 |
| 1.2.3 凝集素的生物学性质 | 第9-10页 |
| 1.2.4 大鲵体表黏液 | 第10-11页 |
| 1.3 酶联免疫测定方法 | 第11-12页 |
| 1.4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12-13页 |
| 1.4.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 1.4.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1.5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4-21页 |
| 2.1 实验材料 | 第14-15页 |
| 2.1.1 免疫对象 | 第14页 |
| 2.1.2 材料与试剂 | 第14页 |
| 2.1.3 相关溶液的配制 | 第14页 |
| 2.1.4 仪器与设备 | 第14-15页 |
| 2.2 大鲵凝集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评价 | 第15-16页 |
| 2.2.1 多克隆抗血清的制备 | 第15页 |
| 2.2.2 抗血清的分离及保存 | 第15-16页 |
| 2.2.3 抗ADL效价测定 | 第16页 |
| 2.2.4 抗ADL抗体特异性 | 第16页 |
| 2.3 间接非竞争ELISA方法的建立及优化 | 第16-19页 |
| 2.3.1 抗原最佳包被浓度及抗体稀释度的确定 | 第16-17页 |
| 2.3.2 包被液的选择 | 第17页 |
| 2.3.3 包被条件的选择 | 第17页 |
| 2.3.4 封闭液的选择 | 第17页 |
| 2.3.5 一抗反应时间的选择 | 第17-18页 |
| 2.3.6 二抗反应时间的选择 | 第18页 |
| 2.3.7 显色时间的选择 | 第18页 |
| 2.3.8 间接ELISA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18页 |
| 2.3.9 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评价 | 第18-19页 |
| 2.4 大鲵样本的测定 | 第19页 |
| 2.4.1 大鲵样本的处理 | 第19页 |
| 2.4.2 大鲵样本总蛋白含量测定 | 第19页 |
| 2.4.3 大鲵样本ADL含量检测 | 第19页 |
| 2.5 ADL检测试剂盒的组装及评价 | 第19-21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1-32页 |
| 3.1 抗ADL抗体制备及评价 | 第21-22页 |
| 3.2 抗原抗体最佳稀释度的选择 | 第22页 |
| 3.3 包被液的选择 | 第22-23页 |
| 3.4 包被条件的选择 | 第23页 |
| 3.5 封闭液的选择 | 第23-24页 |
| 3.6 一抗反应时间的选择 | 第24页 |
| 3.7 二抗反应时间的选择 | 第24-25页 |
| 3.8 显色时间的选择 | 第25-26页 |
| 3.9 ADL间接ELISA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6页 |
| 3.10 间接ELISA方法的评价 | 第26-27页 |
| 3.10.1 添加回收实验 | 第26-27页 |
| 3.10.2 精密度实验 | 第27页 |
| 3.11 大鲵样本测定 | 第27-30页 |
| 3.11.1 大鲵样本总蛋白含量测定 | 第27-28页 |
| 3.11.2 大鲵样本ADL含量检测 | 第28-30页 |
| 3.12 ADL试剂盒评价 | 第30-32页 |
| 3.12.1 37℃保存实验 | 第30页 |
| 3.12.2 低温保存实验 | 第30-32页 |
| 结论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37-40页 |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