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表面功能化的石墨烯纳米带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27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石墨烯概述第11-13页
    1.3 石墨烯纳米带的结构第13-14页
    1.4 石墨烯纳米带的性质第14-15页
    1.5 石墨烯纳米带的制备方法第15-21页
        1.5.1 氧化法第15-17页
        1.5.2 刻蚀CNTs法第17页
        1.5.3 微爆法第17-18页
        1.5.4 催化法第18-19页
        1.5.5 纳米线刻蚀法第19-20页
        1.5.6 有机合成法第20-21页
    1.6 石墨烯纳米带的应用第21-24页
        1.6.1 在场效应管中的应用第22页
        1.6.2 在传感器中的应用第22-23页
        1.6.3 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第23-24页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4-27页
第2章 密度泛函理论简介第27-33页
    2.1 绪论第27-28页
    2.2 DFT简介第28-29页
        2.2.1 薛定谔方程第28-29页
        2.2.2 Hohenberg-Kohn定理:多体理论第29页
        2.2.3 Kohn-Sham方程:有效单体理论第29页
    2.3 交换关联泛函第29-31页
        2.3.1 局域密度近似第30-31页
        2.3.2 广义梯度近似第31页
        2.3.3 杂化交换关联泛函第31页
    2.4 计算软件第31-33页
第3章 不同官能团对石墨烯纳米带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影响的研究第33-41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理论方法和模型第33-34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34-40页
        3.3.1 形成能和带隙变化的分析第34-37页
        3.3.2 光跃迁的分析第37-38页
        3.3.3 对CBM和VBM的分析第38-39页
        3.3.4 激子波函数的分析第39-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Stone-Wales缺陷和氢化对石墨烯纳米带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第41-49页
    4.1 引言第41页
    4.2 理论方法和模型第41-4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2-48页
        4.3.1 形成能和带隙变化的分析第42-44页
        4.3.2 光跃迁的分析第44-45页
        4.3.3 对CBM和VBM的分析第45-46页
        4.3.4 激子波函数的分析第46-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49-51页
    5.1 全文总结第49页
    5.2 展望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63页
致谢第63-65页
硕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的制备、改性及其在锂硒电池中的应用
下一篇:Stochastic Consensus of Multi-Agent Systems with Noisy And Delayed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