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苏州古城控保建筑内部空间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课题简述第11-12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12页
    1.3 研究的目的第12-13页
    1.4 国内外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理论研究第13-16页
        1.4.1 国外理论研究第13页
        1.4.2 国内理论研究第13-16页
    1.5 研究内容、方法、框架第16-18页
        1.5.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5.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5.3 研究框架第18页
    1.6 小结第18-19页
第二章 苏州古城控保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历史背景与基础第19-28页
    2.1 控保建筑空间分布的历史背景第19-20页
    2.2 苏州古城控保建筑历史文化价值分析第20-22页
    2.3 控保建筑价值的变化与挖掘第22页
    2.4、苏州古城控保建筑保存现状分析第22-26页
        2.4.1 控保建筑的空间分布第22-24页
        2.4.2 控保建筑的使用现状第24-26页
    2.5 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苏州古城控保建筑特征分析第28-41页
    3.1 苏州古城控保建筑的科学与艺术价值分析第28-35页
        3.1.1 建筑艺术形象第28-30页
        3.1.2 建筑平面布局特点第30-32页
        3.1.3 建筑构架形式第32-33页
        3.1.4 建筑室内细部特征与工艺特色第33-35页
    3.2 苏州古城控保建筑防火等级分析第35-37页
        3.2.1 控保建筑存在的主要消防安全问题第35-36页
        3.2.2 控保建筑防火等级分类基本原则第36-37页
    3.3 苏州古城控保建筑内部空间配套设施分析第37-40页
        3.3.1 控保建筑内部设施情况第37-38页
        3.3.2 控保建筑内部流线分析第38-40页
    3.4 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苏州古城控保建筑内部空间保护与再利用的具体方法第41-60页
    4.1 苏州古城控保建筑内部空间保护设计第41-46页
        4.1.1 苏州古城控保建筑内部空间保护设计的目的第41页
        4.1.2 苏州古城控保建筑内部空间保护设计的基本原则第41-42页
        4.1.3 苏州古城控保建筑内部空间保护设计的具体方法第42-46页
    4.2 苏州古城控保建筑内部空间再利用设计第46-54页
        4.2.1 再利用过程中新旧建筑空间关联模式第46-53页
        4.2.2 再利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室内设计要素第53-54页
    4.3 苏州古城控保建筑内部空间再利用商业模式分析第54-57页
        4.3.1 古民居再利用商业模式分析第54-55页
        4.3.2 寺观再利用商业模式分析第55页
        4.3.3 祠堂义庄再利用商业模式分析第55-56页
        4.3.4 商业旧址再利用商业模式分析第56-57页
    4.4 苏州古城控保建筑内部空间实践案例分析第57-58页
        4.4.1 成功案例——双塔影园(154号控保建筑)第57-58页
        4.4.2 失败案例——钱大钧故居(1号控保建筑)第58页
    4.5 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茶室设计实践第60-68页
    5.1 项目选择及调研第60-61页
    5.2、苏州茶文化第61-62页
    5.3 “一同馆”茶室设计案例分析第62-67页
        5.3.1 茶室平面布局设计第62-63页
        5.3.2 茶室功能分区第63-64页
        5.3.3 设计元素提取第64-65页
        5.3.4 茶室空间设计第65-67页
    5.4 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结语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附录:苏州古城区控保建筑名单(250处)第71-82页
致谢第82-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媒体环境下N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几种植物源活性物质的抑菌、抗病毒效果及其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