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12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一、国外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二、国内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吉尔吉斯斯坦个人所得税法概述 | 第14-20页 |
第一节 吉尔吉斯斯坦个人所得税法的概念 | 第14-16页 |
一、吉尔吉斯斯坦个人所得税法的定义 | 第14页 |
二、吉尔吉斯斯坦个人所得税的职能 | 第14-15页 |
三、吉尔吉斯斯坦个人所得税的课税依据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吉尔吉斯斯坦个人所得税立法的历程 | 第16-18页 |
一、苏联解体前吉尔吉斯斯坦的个人所得税立法 | 第17页 |
二、转型后吉尔吉斯斯坦的个人所得税立法 | 第17-18页 |
第三节 吉尔吉斯斯坦个人所得税立法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一、吉尔吉斯斯坦个人所得税法的实体内容 | 第18-19页 |
二、吉尔吉斯斯坦个人所得税法的程序内容 | 第19-20页 |
第三章 中吉个人所得税法的比较研究 | 第20-27页 |
第一节 中吉个人所得税的课税模式比较 | 第20-23页 |
一、中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课税模式 | 第20-21页 |
二、吉尔吉斯斯坦个人所得税的课税模式 | 第21-22页 |
三、中吉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异同 | 第22-23页 |
第二节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个人所得税法基本原则的比较 | 第23-27页 |
一、中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基本原则 | 第24-25页 |
二、吉尔吉斯斯坦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原则 | 第25-26页 |
三、中吉个人所得税法基本原则的异同 | 第26-27页 |
第四章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个人所得税法具体制度比较 | 第27-48页 |
第一节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个人所得税法具体制度的比较 | 第27-44页 |
一、中吉个人所得税法征纳主体制度的比较 | 第27-32页 |
二、中吉个人所得税课税范围的比较 | 第32-36页 |
三、中吉个人所得税税率的比较 | 第36-38页 |
四、中吉个人所得税扣除项目的比较 | 第38-41页 |
五、中吉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制度的比较 | 第41-44页 |
六、中吉个人所得税法具体制度的异同 | 第44页 |
第二节 中吉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的比较 | 第44-48页 |
一、中国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的相关规定 | 第45-46页 |
二、吉尔吉斯斯坦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的规定 | 第46页 |
三、中吉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制度的比较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完善吉尔吉斯斯坦个人所得税法的几点建议 | 第48-52页 |
第一节 适当拓宽课税范围 | 第48-49页 |
一、引入资本利得概念,扩大资本性所得的征税范围 | 第48页 |
二、将纳税人福利所得纳入课税范围 | 第48-49页 |
三、减少税收免除、限制税收优惠,扩大对实物性收入的征税 | 第49页 |
四、将企业账户盈余利润纳入课税范围 | 第49页 |
第二节 确定合理的税率结构 | 第49-50页 |
第三节 吉国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改革建议 | 第50-52页 |
一、对生计费用扣除应选择固定费用扣除方式 | 第50页 |
二、设计生计费用扣除额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水平 | 第50-51页 |
三、设计生计费用扣除额要增加指数化标准 | 第51页 |
四、要特别强调增加特许扣除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件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