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城市配电网规划概述 | 第11-15页 |
1.2.1 配电网规划原则 | 第12-13页 |
1.2.2 配电网规划基本要求 | 第13页 |
1.2.3 配电网规划内容及流程 | 第13-15页 |
1.3 配电网规划相关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基于相互校核的改进组合负荷预测方法及应用 | 第18-41页 |
2.1 中小城市配电网常用的负荷预测方法 | 第18-26页 |
2.1.1 经典技术法 | 第18-22页 |
2.1.2 经验技术法 | 第22-25页 |
2.1.3 智能预测法 | 第25-26页 |
2.2 基于相互校核的改进组合负荷预测法 | 第26-30页 |
2.2.1 三种常见的组合预测模型 | 第26-27页 |
2.2.2 组合模型权重求取法 | 第27-28页 |
2.2.3 基于相互校核的改进组合负荷预测 | 第28-30页 |
2.3 改进组合负荷预测法在中小城市配电网的应用 | 第30-37页 |
2.3.1 电力负荷和电力电量的预测流程 | 第30-31页 |
2.3.2 组合电力负荷预测法应用 | 第31-34页 |
2.3.3 组合电力电量预测法应用 | 第34-37页 |
2.4 基于相互校核的组合预测结果 | 第37-40页 |
2.4.1 电力负荷预测值相互校核 | 第37-38页 |
2.4.2 电力电量预测值相互校核 | 第38-39页 |
2.4.3 电力负荷与电量预测结果相互校核 | 第39-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基于AHP的配电网规划实施策略分析 | 第41-53页 |
3.1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 第41-45页 |
3.1.1 层次分析法简介 | 第41页 |
3.1.2 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决策过程的流程 | 第41-42页 |
3.1.3 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决策的过程 | 第42-45页 |
3.2 基于AHP的中压配电网规划实施思路与步骤 | 第45-46页 |
3.3 基于AHP的中压线路建设与改造实施迫切度分析 | 第46-49页 |
3.3.1 建立中压线路指标层次结构图 | 第46-47页 |
3.3.2 各类指标不合格折算值计算方法 | 第47-48页 |
3.3.3 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 第48-49页 |
3.4 中压线路建设与改造实施迫切度算例 | 第49-52页 |
3.4.1 计算各类指标不合格折算值 | 第49-50页 |
3.4.2 确定判断矩阵及指标权重 | 第50-52页 |
3.4.3 中压线路迫切度计算及优先实施次序决策 | 第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中小城市配电网建设与改造方案实施应用 | 第53-68页 |
4.1 H市某县区电网现状 | 第53-55页 |
4.1.1 网络结构水平方面 | 第53页 |
4.1.2 负荷供应能力方面 | 第53-54页 |
4.1.3 装备技术水平 | 第54页 |
4.1.4 低压配电网存在问题 | 第54页 |
4.1.5 其他问题 | 第54-55页 |
4.2 上级电源规划结果 | 第55-56页 |
4.3 H市某县区配电网规划要求 | 第56页 |
4.4 H市某县区配电网规划策略实施及评估流程 | 第56-57页 |
4.5 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实施方案 | 第57-62页 |
4.5.1 中压配电网规划实施方案设计 | 第57-61页 |
4.5.2 低压配电网规划方案设计 | 第61-62页 |
4.6 配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估算 | 第62-63页 |
4.7 配电网规划实施成效评估 | 第63-67页 |
4.7.1 存在问题解决情况 | 第63-64页 |
4.7.2 接线模式评估 | 第64-65页 |
4.7.3 规划指标评估 | 第65-67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件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