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窑预热带双层排烟口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2页 |
| ·现代陶瓷窑炉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 第7-9页 |
| ·我国现代陶瓷窑炉的特点 | 第7-8页 |
| ·我国陶瓷窑炉的发展趋势 | 第8-9页 |
| ·预热带流场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0-11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1-12页 |
| 2 隧道窑简介 | 第12-22页 |
| ·隧道窑的优点 | 第12页 |
| ·隧道窑的结构 | 第12-14页 |
| ·窑顶 | 第13页 |
| ·窑墙 | 第13-14页 |
| ·窑车 | 第14页 |
| ·窑门 | 第14页 |
| ·隧道窑的工作原理 | 第14-16页 |
| ·隧道窑预热带内的气体流动 | 第14-15页 |
| ·几何压头 | 第15页 |
| ·静压头 | 第15页 |
| ·阻力压力损失 | 第15-16页 |
| ·预热带内的气体传热 | 第16页 |
| ·预热带的温度控制 | 第16-17页 |
| ·预热带的排烟系统 | 第17-18页 |
| ·我国传统隧道窑的排烟方式 | 第17-18页 |
| ·国外引进隧道窑的排烟方式 | 第18页 |
| ·料垛码法对流速和流量的影响 | 第18-19页 |
| ·预热带制品的物理化学变化 | 第19-22页 |
| 3 隧道窑预热带的上下温差 | 第22-32页 |
| ·预热带上下温差产生的原因 | 第22-24页 |
| ·预热带温差给产品质量带来的影响 | 第24-25页 |
| ·解决预热带隧道窑上下温差的措施 | 第25-28页 |
| ·高速烧嘴 | 第28-32页 |
| ·高速烧嘴的节能原理和分类 | 第28页 |
| ·高速调温烧嘴 | 第28-29页 |
| ·高速等温烧嘴 | 第29-30页 |
| ·高速烧嘴的节能效果 | 第30页 |
| ·高速烧嘴的设计原则 | 第30页 |
| ·烧嘴布置 | 第30-32页 |
| 4 隧道窑预热带模型的建立 | 第32-38页 |
| ·简化模型 | 第32-33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33-34页 |
| ·模型的网格化 | 第34-36页 |
| ·模型边界类型的定义 | 第36-38页 |
| 5 模型的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38-60页 |
| ·检查网格和定义产度单位 | 第38页 |
| ·模型求解设置 | 第38-39页 |
| ·模拟计算结果 | 第39-60页 |
| ·模拟迭代计算 | 第39-40页 |
| ·模型整体温度场模拟结果 | 第40-41页 |
| ·双层排烟口模型 X 平面的流场模拟结果 | 第41-44页 |
| ·单层排烟口模型 X 平面的流场模拟结果 | 第44-47页 |
| ·双层排烟口模型 Y 平面的温度场模拟结果 | 第47-49页 |
| ·单层排烟口模型 Y 平面的温度场模拟结果 | 第49-51页 |
| ·双层排烟口模型 Z 平面的温度场模拟结果 | 第51-52页 |
| ·单层排烟口模型 Z 平面的温度场模拟结果 | 第52-54页 |
| ·双层排烟口模型 X 平面的速度场模拟结果 | 第54-57页 |
| ·单层排烟口模型 X 平面的速度场模拟结果 | 第57-60页 |
| 6 总结与提高 | 第60-62页 |
| ·总结 | 第60页 |
| ·提高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