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润滑油添加剂的发展与分类 | 第14-15页 |
1.2.1 润滑油添加剂的发展 | 第14页 |
1.2.2 润滑油添加剂分类 | 第14-15页 |
1.3 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研究 | 第15-17页 |
1.3.1 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2 作用机制 | 第17页 |
1.4 石墨烯简介 | 第17-21页 |
1.4.1 石墨烯结构 | 第18-19页 |
1.4.2 石墨烯的性质 | 第19-20页 |
1.4.3 石墨烯的应用前景 | 第20-21页 |
1.5 论文选题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与材料 | 第23-30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3-25页 |
2.1.1 材料选择 | 第23页 |
2.1.2 表面织构设计 | 第23-25页 |
2.2 石墨烯表征和分散性实验 | 第25-27页 |
2.2.1 石墨烯表征 | 第25-26页 |
2.2.2 石墨烯分散性实验 | 第26-27页 |
2.3 摩擦磨损实验 | 第27-29页 |
2.3.1 实验装置 | 第27-28页 |
2.3.2 实验参数 | 第28页 |
2.3.3 摩擦磨损实验操作步骤 | 第28-29页 |
2.4 微观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2.4.1 磨痕形貌分析 | 第29页 |
2.4.2 磨损率分析 | 第29页 |
2.4.3 硬度分析 | 第29页 |
2.4.4 微区化学成分测试 | 第29-30页 |
第3章 石墨烯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无织构青铜表面的摩擦磨损特性 | 第30-41页 |
3.1 摩擦磨损的运动行为 | 第30-31页 |
3.1.1 摩擦系数曲线 | 第30-31页 |
3.2 磨损特性 | 第31-36页 |
3.2.1 二维轮廓曲线 | 第31-32页 |
3.2.2 磨损形貌 | 第32-36页 |
3.3 温度对摩擦学特性的影响 | 第36-39页 |
3.3.1 摩擦系数 | 第36页 |
3.3.2 磨痕二维轮廓 | 第36-37页 |
3.3.3 磨痕形貌 | 第37-39页 |
3.4 减磨机理分析 | 第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织构对石墨烯添加剂的摩擦学特性影响 | 第41-57页 |
4.1 不同面积率织构的摩擦学研究 | 第41-48页 |
4.1.1 平均摩擦系数 | 第41-42页 |
4.1.2 磨痕宽度深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4.1.3 磨痕形貌分析 | 第43-48页 |
4.1.4 磨损率分析 | 第48页 |
4.2 不同角度织构排列的摩擦学研究 | 第48-55页 |
4.2.1 平均摩擦系数 | 第48-49页 |
4.2.2 磨痕宽度深度对比 | 第49-50页 |
4.2.3 磨痕形貌分析 | 第50-55页 |
4.2.4 磨损率分析 | 第5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展望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