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6-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6-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8-9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体评价 | 第11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4-23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4-18页 |
2.1.1 资产重组 | 第14页 |
2.1.2 盈余管理 | 第14-15页 |
2.1.3 ST制度 | 第15-18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2.1 盈余管理理论 | 第18-20页 |
2.2.2 资产重组理论 | 第20-23页 |
第三章 ST公司利用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及原因 | 第23-27页 |
3.1 ST公司利用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 | 第23-24页 |
3.2 ST公司利用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24-27页 |
3.2.1 保牌动机 | 第24页 |
3.2.2 薪酬动机 | 第24-25页 |
3.2.3 融资动机 | 第25-26页 |
3.2.4 政治动机 | 第26-27页 |
第四章 ST海龙资产重组中的盈余管理分析 | 第27-44页 |
4.1 案例回顾 | 第27-31页 |
4.1.1 第一阶段第一次ST | 第27-28页 |
4.1.2 第二阶段第二次ST | 第28-29页 |
4.1.3 第三阶段第二次摘帽 | 第29-31页 |
4.2 ST海龙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31-34页 |
4.2.1 ST海龙公司的业绩情况 | 第31-34页 |
4.2.2 ST海龙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 第34页 |
4.3 ST海龙盈余管理的手段 | 第34-36页 |
4.3.1 ST海龙重大资产重组前的盈余管理手段 | 第34-35页 |
4.3.2 ST海龙重大资产重组中的盈余管理手段 | 第35-36页 |
4.4 ST海龙盈余管理的特征与效果 | 第36-44页 |
4.4.1 ST海龙盈余管理的特征 | 第36-37页 |
4.4.2 ST海龙盈余管理行为的效果 | 第37-44页 |
第五章 ST公司利用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治理建议 | 第44-52页 |
5.1 ST公司内部治理层面 | 第45-47页 |
5.1.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董事会独立性 | 第45-46页 |
5.1.2 提高职业操守,加强会计人员技能素质 | 第46-47页 |
5.2 ST公司外部治理层面 | 第47-52页 |
5.2.1 完善企业会计准则,提高现有准则约束力 | 第47-48页 |
5.2.2 改进资本市场监管的规则,完善信息披露 | 第48-50页 |
5.2.3 强化中介机构的独立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水平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