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务员公开遴选制度研究--以日照市公开遴选为例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的目的 | 第8页 |
1.1.3 研究的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8-13页 |
1.2.1 国内对公开遴选制度的现状研究 | 第8-11页 |
1.2.2 国外对公开遴选相关的现状研究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3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公开遴选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2.1 相关概念及界定 | 第15-18页 |
2.1.1 基层公务员概念 | 第15页 |
2.1.2 公开遴选的概念 | 第15-16页 |
2.1.3 公开遴选制度与其他制度对比 | 第16-18页 |
2.2 公开遴选的理论依据 | 第18-22页 |
2.2.1 期望理论 | 第18-19页 |
2.2.2 公平理论 | 第19-20页 |
2.2.3 个体差异理论 | 第20页 |
2.2.4 人职匹配理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日照市公开遴选制度的现状、特点及成效 | 第22-28页 |
3.1 公开遴选的流程与现状 | 第22-24页 |
3.1.1 公开遴选的基本流程 | 第22-23页 |
3.1.2 公开遴选制度的现状 | 第23页 |
3.1.3 公开遴选制度的问卷调查 | 第23-24页 |
3.2 公务员公开遴选的特点 | 第24-25页 |
3.2.1 招考面窄,范围小 | 第24页 |
3.2.2 笔试坚持面向工作实际的原则 | 第24-25页 |
3.2.3 面试的题型与方式多元化 | 第25页 |
3.3 公开遴选对干部队伍建设的积极作用 | 第25-28页 |
3.3.1 拓展职业空间,增强基层岗位吸引力 | 第25-26页 |
3.3.2 优化了公务员队伍结构 | 第26页 |
3.3.3 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 第26-27页 |
3.3.4 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日照市公开遴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8-35页 |
4.1 存在的问题 | 第28-32页 |
4.1.1 职位设置不合理 | 第28-29页 |
4.1.2 笔试缺乏科学性 | 第29-30页 |
4.1.3 面试缺乏科学性 | 第30页 |
4.1.4 干部考察有所欠缺 | 第30-31页 |
4.1.5 录取后的后续机制不完善 | 第31-32页 |
4.2 原因分析 | 第32-35页 |
4.2.1 思想观念因素 | 第32-33页 |
4.2.2 周边环境因素 | 第33-34页 |
4.2.3 制度机制因素 | 第34-35页 |
第五章 完善日照市公开遴选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35-42页 |
5.1 合理确定公开遴选的职位 | 第35-36页 |
5.1.1 确定适合公开遴选的范围和职位 | 第35页 |
5.1.2 科学把握公开遴选的标准和要求 | 第35-36页 |
5.1.3 准确设定公开遴选的报名条件 | 第36页 |
5.2 提高笔试的科学性 | 第36-38页 |
5.2.1 设置合理的职位说明书 | 第36-37页 |
5.2.2 设计合理的笔试试题 | 第37-38页 |
5.2.3 优化笔试评分模式 | 第38页 |
5.3 提高面试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 第38-40页 |
5.3.1 建设优秀的考官队伍 | 第38-39页 |
5.3.2 设计合理的面试试题 | 第39-40页 |
5.4 加强对遴选干部的考察力度 | 第40-42页 |
5.4.1 加大考察在公开遴选中的分量 | 第40页 |
5.4.2 采取差额考察提高竞争性 | 第40-4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