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工材料论文--水工混凝土和砂浆论文--水工混凝土论文

水工混凝土表面氟碳纳米复合涂层的制备及防护耐久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常用表面防护涂层第10-12页
        1.2.1 氟碳涂层第11页
        1.2.2 聚脲涂层第11-12页
        1.2.3 环氧树脂涂层第12页
        1.2.4 聚氨酯涂层第12页
    1.3 纳米复合涂层第12-14页
        1.3.1 纳米复合涂层特点第13页
        1.3.2 纳米复合涂层制备方法第13-14页
    1.4 涂层材料的耐候性研究第14-16页
        1.4.1 耐紫外老化性能第14-15页
        1.4.2 耐蚀性第15页
        1.4.3 抗冻融性能第15-16页
    1.5 本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第16-17页
        1.5.1 课题提出第16页
        1.5.2 研究目标第16页
        1.5.3 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第17-26页
    2.1 试验材料与设备第17-19页
        2.1.1 原材料第17页
        2.1.2 试件制备第17-18页
        2.1.3 仪器设备第18-19页
    2.2 分析表征方法第19-25页
        2.2.1 红外光谱分析第19-20页
        2.2.2 扫描电镜分析第20页
        2.2.3 拉伸强度试验第20-21页
        2.2.4 粘结强度试验第21-22页
        2.2.5 接触角试验第22页
        2.2.6 吸水率试验第22-23页
        2.2.7 浸泡试验第23-24页
        2.2.8 紫外加速老化试验第24页
        2.2.9 冻融循环试验第24-25页
    2.3 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氟碳纳米复合涂层的制备及配方研究第26-41页
    3.1 氟碳纳米复合涂层的制备及表征第26-32页
        3.1.1 氟碳纳米复合涂层的制备第26页
        3.1.2 氟碳纳米复合涂层的表征第26-32页
    3.2 氟碳纳米复合涂层的配方研究第32-39页
        3.2.1 不同固化剂种类第32-34页
        3.2.2 不同纳米粒子种类第34-36页
        3.2.3 不同含量纳米粒子第36-39页
    3.3 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氟碳纳米复合涂层本体耐久性第41-55页
    4.1 耐水性能第41-43页
        4.1.1 吸水率试验第41-42页
        4.1.2 浸泡试验第42-43页
    4.2 耐紫外老化性能第43-50页
        4.2.1 外观变化第43-44页
        4.2.2 拉伸试验第44-46页
        4.2.3 涂层本体耐紫外老化机理分析第46-50页
    4.3 抗冻融循环性能第50-52页
        4.3.1 外观变化第50-51页
        4.3.2 拉伸试验第51-52页
    4.4 耐冻融-紫外交替循环性能第52-54页
        4.4.1 外观变化第52-53页
        4.4.2 拉伸试验第53-54页
    4.5 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氟碳纳米复合涂层/砂浆体系耐久性研究第55-71页
    5.1 耐紫外老化性能第55-60页
        5.1.1 外观变化第55-57页
        5.1.2 表面耐久性第57-59页
        5.1.3 界面粘接耐久性第59-60页
    5.2 抗冻融循环性能第60-64页
        5.2.1 外观变化第60-62页
        5.2.2 表面耐久性第62-63页
        5.2.3 界面粘接耐久性第63-64页
    5.3 抗冻融-紫外循环性能第64-68页
        5.3.1 外观变化第64-66页
        5.3.2 表面耐久性第66-67页
        5.3.3 界面粘接耐久性第67-68页
    5.4 涂层/砂浆体系老化规律第68-69页
    5.5 小结第69-71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附录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莲藕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及PPO基因诱饵载体构建
下一篇:黄精的产地初加工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