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人民生活状况论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就业与工资双增长实现路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2-13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3-14页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4-15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3.2 研究框架第15页
    1.4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6-18页
第2章 就业与工资理论综述第18-25页
    2.1 就业理论回顾第18-19页
        2.1.1 凯恩斯的就业理论第18页
        2.1.2 后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第18-19页
        2.1.3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第19页
    2.2 工资理论回顾第19-20页
        2.2.1 供求均衡工资理论第19-20页
        2.2.2 集体谈判工资理论第20页
        2.2.3 分享工资理论第20页
    2.3 马克思主义的就业与工资理论第20-21页
    2.4 刘易斯的就业与工资理论第21-22页
    2.5 就业与工资理论评述第22-23页
    2.6 一点启示第23-25页
第3章 当前就业与工资增长现状第25-35页
    3.1 当前就业与工资增长宏观环境分析第25-31页
        3.1.1 我国人口红利渐失,劳动力短缺第25-27页
        3.1.2 产业结构调整下就业状况第27-28页
        3.1.3 经济增速下行中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第28-30页
        3.1.4 社会财富分配过程中劳动报酬占比低第30-31页
    3.2 当前就业与工资增长微观企业分析——以湖北为例第31-34页
        3.2.1 湖北省就业情况第31-32页
        3.2.2 湖北省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情况第32-34页
    3.3 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就业与工资双增长关系研究第35-45页
    4.1 就业影响因素分析第35-39页
        4.1.1 技术进步第35-36页
        4.1.2 资本存量第36页
        4.1.3 工资第36-37页
        4.1.4 实证分析第37-38页
        4.1.5 结论第38-39页
    4.2 就业与工资长期动态关系研究第39-44页
        4.2.1 研究变量、数据与模型设计第39-41页
        4.2.2 实证分析第41-43页
        4.2.3 结论第43-44页
    4.3 小结第44-45页
第5章 实现就业与工资双增长路径分析第45-50页
    5.1 实现“双增长”之主要路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45-48页
    5.2 实现“双增长”之根本路径——人力资本驱动的技术进步第48-50页
第6章 对策建议及结论第50-53页
    6.1 对策建议第50-51页
        6.1.1 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50页
        6.1.2 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人力资本素质第50页
        6.1.3 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第50-51页
        6.1.4 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第51页
    6.2 结论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致谢第56-57页
附录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下一篇:RH环卫设备公司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