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 | 第9页 |
1.1.2 深圳中心区快速城市化的背景 | 第9-10页 |
1.1.3 以水系为切入点研究深圳中心区城市问题 | 第10页 |
1.2 研究对象、目的、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3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 | 第12-15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内容、理论依据 | 第15-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3 研究理论依据 | 第16-18页 |
1.4.4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第二章:城市化背景下的深圳中心区水系 | 第19-44页 |
2.1 深圳中心区水系概况 | 第19-21页 |
2.1.1 深圳水系分布 | 第19-20页 |
2.1.2 中心区水系概况 | 第20-21页 |
2.2 深圳中心区城市化进程中的水系演变 | 第21-27页 |
2.2.1 水系于城市化历程中的演变 | 第21-24页 |
2.2.2 中心区快速城市进程带来的问题 | 第24-27页 |
2.3 城市化背景下的中心区河流水系现状 | 第27-44页 |
2.3.1 河流水系现状 | 第27-41页 |
2.3.2 水系现状问题总结 | 第41-44页 |
第三章:中心区水系与城市关系分析 | 第44-81页 |
3.1 水系与生态环境 | 第44-49页 |
3.1.1 山水格局完整性遭破坏 | 第44-46页 |
3.1.2 水系的联系纽带作用丧失 | 第46-48页 |
3.1.3 生态可达性差 | 第48-49页 |
3.2 水系与城市交通 | 第49-59页 |
3.2.1 中心区交通网络组成 | 第50-51页 |
3.2.2 水系与城市交通网络的关系 | 第51-59页 |
3.3 水系与历史人文 | 第59-63页 |
3.3.1 滨水历史资源现状 | 第59-61页 |
3.3.2 水系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 第61-63页 |
3.4 水系与城市功能 | 第63-80页 |
3.4.1 水系与主要城市功能节点 | 第63-69页 |
3.4.2 水系与居住建筑 | 第69-74页 |
3.4.3 水系与城市开放空间 | 第74-78页 |
3.4.4 水系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 第78-80页 |
3.5 总结 | 第80-81页 |
第四章:中心区水系与城市关系优化策略 | 第81-127页 |
4.1 强化区域水系生态格局 | 第81-89页 |
4.1.1 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完整性 | 第81-82页 |
4.1.2 水质与水环境的改善 | 第82-87页 |
4.1.3 恢复水网结构的连通性 | 第87-89页 |
4.2 滨水道路交通规划和组织 | 第89-100页 |
4.2.1 完善城市道路结构,优化城市道路层级 | 第89-91页 |
4.2.2 有效组织滨水沿岸交通,提升滨水空间活力 | 第91-97页 |
4.2.3 优化滨水地区道路景观设计,提升滨水区空间品质 | 第97-100页 |
4.3 将滨水空间与历史文化相结合 | 第100-104页 |
4.3.1 重塑历史文化风貌 | 第101-102页 |
4.3.2 以水系串联滨水历史文化展示带 | 第102-104页 |
4.4 重构以水系为主导的城市功能区 | 第104-126页 |
4.4.1 打造多样滨水空间 | 第104-111页 |
4.4.2 依托滨水开放空间打造中心服务区 | 第111-115页 |
4.4.3 打造特色滨水商业区提升城市活力 | 第115-117页 |
4.4.4 提升滨水景观设计,打造现代城市滨水景观带 | 第117-126页 |
4.5 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五章:总结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29页 |
致谢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