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我国环境司法专门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导论第9-15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三、研究方法及论文创新性第13-15页
        (一)研究方法第13页
        (二)论文创新性第13-15页
第一章 环境司法专门化概述第15-20页
    一、司法专门化和环境司法专门化第15-16页
        (一)司法专门化第15页
        (二)环境司法专门化第15-16页
    二、环境司法专门化的必要性分析第16-18页
        (一)环境司法专门化契合环境法治的必然要求第16页
        (二)环境司法专门化符合环境案件的特质要求第16-17页
        (三)环境司法专门化切合环境案件发展态势的客观要求第17页
        (四)环境司法专门化弥补环境执法和监管的不足第17-18页
    三、环境司法专门化的功能及效果分析第18-20页
        (一)环境司法专门化功能定位第18页
        (二)环境司法专门化效果检视第18-20页
第二章 环境司法专门化之机构支撑——立体且集中管辖的环保法庭第20-28页
    一、我国环保法庭实践探索中的困境第20-22页
        (一)环保法庭设置混乱第20-21页
        (二)环保法庭受案范围各异第21页
        (三)环保法庭的审判队伍组建不到位第21-22页
        (四)环保法庭运行状况不尽人意第22页
    二、我国环保法庭解困之建议第22-28页
        (一)规范环保法庭的设置第22-23页
        (二)统一并扩大受案范围第23-25页
        (三)组建高素质的审判队伍第25-26页
        (四)完善环境司法顶层设计第26-28页
第三章 环境司法专门化的制度支撑——特殊的环境公益诉讼当事人制度第28-44页
    一、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探寻第28-40页
        (一)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学理争论第29-31页
        (二)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立法解读第31-35页
        (三)环境公益诉格原告资格的司法探索第35-37页
        (四)环境公益诉讼“三元制”原告资格模式的构建第37-40页
    二、环境公益诉讼被告资格追问第40-44页
        (一)环境公益诉讼被告资格的学理争论第40页
        (二)环境公益诉讼被告资格的立法解读第40-41页
        (三)环境公益诉讼被告资格的司法实践第41-42页
        (四)“合成式”环境公益诉讼被告资格确认的路径第42-44页
第四章 环境司法专门化之规则支撑——行之有效的环境诉讼程序第44-54页
    一、对环境诉讼程序构建方案的评析第44-45页
        (一)理论界构建环境诉讼程序方案评析第44-45页
        (二)实务界构建环境诉讼程序方案评析第45页
    二、环境诉讼程序特殊规则之构建第45-54页
        (一)强化探知主义诉讼模式第46页
        (二)更新审判模式第46-48页
        (三)完善公益诉讼费用保障制度第48-49页
        (四)确立举证责任有限倒置原则第49-51页
        (五)推行环保禁止令制度第51-52页
        (六)有效衔接环境公益诉讼和私益诉讼第52-54页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XK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战略研究
下一篇: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石蜡包埋肺组织中真菌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