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魏晋诗歌中的“死亡意识”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5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第11-13页 |
(一)死亡意识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二)汉末魏晋诗歌死亡意识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三、基本思路与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一)论文的基本思路 | 第13-14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汉末魏晋诗歌中的死亡意识 | 第15-34页 |
一、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死亡意识 | 第16-23页 |
(一)儒家忧患意识影响下“感伤”的死亡意识 | 第16-20页 |
(二)儒家功业思想影响下“英雄”的死亡意识 | 第20-23页 |
二、道家思想影响下的死亡意识 | 第23-28页 |
(一)道家神仙思想影响下“浪漫”的死亡意识 | 第24-26页 |
(二)道家齐物思想影响下“享乐”的死亡意识 | 第26-28页 |
三、糅合儒道的陶渊明的死亡意识 | 第28-34页 |
(一)陶渊明对死亡的“通透”认知 | 第29-30页 |
(二)陶渊明诗作中“自然”的死亡意识 | 第30-34页 |
第二章 汉末魏晋诗歌死亡意识辨析 | 第34-43页 |
一、时代所具有的特殊性 | 第34-37页 |
(一)天灾人祸的频发 | 第34-36页 |
(二)思想文化的转型 | 第36-37页 |
二、诗歌自身的发展规律 | 第37-40页 |
(一)诗歌表现死亡的传统 | 第37-39页 |
(二)悲情为美的创作倾向 | 第39-40页 |
三、诗人独特的死亡感受 | 第40-43页 |
(一)正常死亡下诗人的死亡感受 | 第41页 |
(二)非正常死亡下诗人的死亡感受 | 第41-43页 |
第三章 汉末魏晋诗歌死亡意识审美 | 第43-53页 |
一、生存角度下的汉末魏晋诗歌死亡意识审美 | 第43-47页 |
(一)汉末魏晋诗人对生存感官享受的美学选择 | 第44-46页 |
(二)死亡和痛苦在汉末魏晋诗作的审美体验 | 第46-47页 |
二、超越角度下的汉末魏晋诗歌死亡意识审美 | 第47-49页 |
(一)汉末魏晋诗人将个体生命融入整体的超越 | 第47-48页 |
(二)汉末魏晋诗人将精神生命张扬解放的超越 | 第48-49页 |
三、自由角度下的汉末魏晋诗歌死亡意识审美 | 第49-53页 |
(一)自觉走向死亡获得永恒自由 | 第49-51页 |
(二)感性地在自由选择中死亡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