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铝镁及其合金的焊接性能 | 第11-12页 |
1.2 方波交流TIG焊的提出 | 第12-13页 |
1.3 逆变式弧焊电源 | 第13-16页 |
1.3.1 逆变式弧焊电源的概念 | 第13页 |
1.3.2 逆变弧焊电源的优点 | 第13-16页 |
1.4 弧焊电源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4.1 国外弧焊逆变电源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2 国内弧焊逆变电源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4.3 弧焊逆变电源的发展趋势 | 第19页 |
1.5 方波交流TIG焊接逆变电源设计思想、方案与目标 | 第19-21页 |
第2章 双逆变式方波交流TIG焊机主电路设计 | 第21-33页 |
2.1 主电路总体设计 | 第21-25页 |
2.1.1 逆变电路拓扑结构的选择 | 第21页 |
2.1.2 开关元件的选择 | 第21-23页 |
2.1.3 逆变频率的确定 | 第23-24页 |
2.1.4 TIG焊机的主电路结构 | 第24-25页 |
2.2 高频变压器的设计 | 第25-27页 |
2.2.1 焊机高频变压器设计要点 | 第25-27页 |
2.2.2 焊机高频变压器参数确定 | 第27页 |
2.3 输入滤波电容的选择 | 第27-28页 |
2.4 IGBT的选择 | 第28-31页 |
2.4.1 IGBT的特性 | 第28-29页 |
2.4.2 IGBT的参数选择 | 第29-30页 |
2.4.3 IGBT的使用注意事项 | 第30-31页 |
2.5 输出滤波电感设计 | 第31页 |
2.6 吸收电路与抗干扰电路 | 第31-32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双逆变式方波交流TIG焊机控制电路设计 | 第33-52页 |
3.1 基本模拟电路的简介 | 第33-35页 |
3.2 模拟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 | 第35-36页 |
3.3 模拟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36-37页 |
3.4 模拟控制电路的硬件组成 | 第37-46页 |
3.4.1 运算放大电路为主的电源板 | 第37-38页 |
3.4.2 脉宽调制电路 | 第38-40页 |
3.4.3 IGBT驱动电路 | 第40-44页 |
3.4.4 数据采集电路 | 第44-45页 |
3.4.5 保护电路 | 第45-46页 |
3.5 高频引弧装置设计 | 第46-51页 |
3.5.1 高频引弧器的工作原理 | 第47-48页 |
3.5.2 高频引弧器的参数设计 | 第48-49页 |
3.5.3 高频引弧器的控制电路设计 | 第49-50页 |
3.5.4 TIG焊接逆变电源的时序控制 | 第50-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 第52-59页 |
4.1 电磁干扰的来源与抑制电磁干扰的原则 | 第52页 |
4.2 硬件抗干扰设计 | 第52-57页 |
4.2.1 电源干扰的抑制 | 第53-54页 |
4.2.2 模拟控制电路的抗干扰设计 | 第54-55页 |
4.2.3 空间干扰的抑制 | 第55-56页 |
4.2.4 印刷电路板的抗干扰设计 | 第56-57页 |
4.3 模拟控制电路抗干扰设计 | 第57-58页 |
4.3.1 模拟量采集 | 第58页 |
4.3.2 开关量输入输出 | 第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系统调试结果 | 第59-65页 |
5.1 脱机调试 | 第59-61页 |
5.1.1 系统调试 | 第59页 |
5.1.2 驱动波形测试 | 第59页 |
5.1.3 保护电路测试 | 第59-61页 |
5.2 联机调试 | 第61-64页 |
5.2.1 空载联机调试 | 第61-62页 |
5.2.2 静负载波形测试 | 第62-6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