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1-16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一) 与研究生就业现状的相关概念 | 第12-13页 |
1. 隐性失业 | 第12页 |
2. 就业歧视 | 第12-13页 |
3. 就业压力 | 第13页 |
4. 就业市场 | 第13页 |
(二) 与研究生就业相关的研究 | 第13-14页 |
四、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 第14-15页 |
(一) 研究难点 | 第14页 |
(二) 研究创新点 | 第14-15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 文献法 | 第15页 |
(二) 访谈研究法 | 第15-16页 |
第二部分 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 | 第16-29页 |
一、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的文献资料分析 | 第16页 |
二、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的访谈结果分析 | 第16-21页 |
(一) 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访谈结果分析 | 第17-18页 |
(二) 硕士研究生个人访谈结果分析 | 第18-20页 |
(三) 用人单位访谈结果分析 | 第20-21页 |
三、对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的文献及访谈研究的总结 | 第21-29页 |
(一) 硕士研究生就业市场发育不健全 | 第21-24页 |
(二) 硕士研究生质量下降,市场竞争力减弱,就业率降低 | 第24-25页 |
(三) 各种歧视普遍存在 | 第25-28页 |
(四) 己就业硕士研究生中隐性失业现象严重 | 第28-29页 |
第三部分 导致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44页 |
一、政策方面的原因 | 第29-31页 |
(一) 硕士研究生扩招及收费政策的出台 | 第29-30页 |
(二) 国家对就业市场调查的准确性 | 第30-31页 |
(三) 国家关于硕士研究生就业的政策不够完善 | 第31页 |
二、社会方面的原因 | 第31-34页 |
(一) 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对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影响 | 第31-32页 |
(二) 硕士研究生就业市场供需失衡 | 第32页 |
(三) 本科毕业生与硕士研究生之间存在激烈的就业竞争 | 第32-33页 |
(四) 用人单位的不规范用人行为影响硕士研究生就业 | 第33-34页 |
三、高校方面的原因 | 第34-37页 |
(一) 高校对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脱离 | 第34页 |
(二) 培养专业目标过于笼统,课程内容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 第34-35页 |
(三) 缺少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规划教育 | 第35-36页 |
(四) 导师队伍的质量参差不齐 | 第36页 |
(五) 高校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基础设施滞后,科研经费不足 | 第36页 |
(六) 高校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管理过于松散 | 第36-37页 |
四、家庭方面的原因 | 第37-38页 |
(一) 家庭对硕士研究生教育投入的回报预期 | 第37页 |
(二) 硕士研究生家人的攀比心理 | 第37-38页 |
(三) 硕士研究生家庭原有的生存环境 | 第38页 |
五、硕士研究生个人原因 | 第38-44页 |
(一) 硕士研究生对于就业存在各种心理误区 | 第38-40页 |
(二) 缺少社会经验,适应能力较弱,可塑性差 | 第40页 |
(三) 缺少创新能力 | 第40-41页 |
(四) 部分硕士研究生诚信意识淡薄 | 第41-44页 |
第四部分 解决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 第44-55页 |
一、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 第44-46页 |
(一) 国家方面 | 第44-45页 |
1. 加快国民经济发展 | 第44页 |
2. 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 | 第44-45页 |
3. 鼓励创业并给予政策支持 | 第45页 |
(二) 高校方面 | 第45-46页 |
1. 合理规划招生规模,灵活设置硕士研究生专业 | 第45页 |
2. 加强校办产业建设,自力更生,增加就业 | 第45页 |
3. 加强创业教育 | 第45-46页 |
二、加强硕士研究生就业市场的规划与建设 | 第46-48页 |
(一) 国家方面 | 第46-47页 |
1. 为硕士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 第46页 |
2. 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就业相关法律法规 | 第46页 |
3. 建立个人信用信息系统 | 第46-47页 |
(二) 用人单位方面 | 第47页 |
1. 规范自身行为,自觉增强诚信度 | 第47页 |
2. 按法律程序引进人才 | 第47页 |
3. 进一步完善聘用制度 | 第47页 |
(三) 高校方面 | 第47-48页 |
1. 应加强与市场的联系,收集有效的就业信息 | 第47-48页 |
2. 加强诚信教育 | 第48页 |
(四) 硕士研究生个人方面 | 第48页 |
1. 增强法律意识 | 第48页 |
2. 应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诚信意识 | 第48页 |
三、提高硕士研究生质量,增强就业市场竞争力的对策 | 第48-51页 |
(一) 国家方面 | 第48-49页 |
1. 深化高校办学自主权 | 第48-49页 |
2. 加大教育资金投入 | 第49页 |
3. 强化硕士点评估工作 | 第49页 |
(二) 高校方面 | 第49-51页 |
1. 加强对硕士研究生的管理 | 第49-50页 |
2.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 第50页 |
3. 增加科研投入 | 第50页 |
4. 加强硕士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就业指导机构 | 第50-51页 |
(三) 硕士研究生个人方面 | 第51页 |
1. 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及各项能力 | 第51页 |
2. 调整就业心态,认清社会形势 | 第51页 |
四、杜绝就业歧视,促进就业公平 | 第51-54页 |
(一) 杜绝性别歧视,维护女性硕士研究生的平等就业权 | 第51-53页 |
1. 完善相应法律,加强执法力度 | 第51-52页 |
2. 改变传统的错误性别意识,构建先进性别文化 | 第52页 |
3. 建立补偿制度,减轻女硕士研究生负担 | 第52页 |
4. 高校应加强对女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及帮助 | 第52页 |
5. 女硕士研究生应自觉提升自身素质,增加就业技能 | 第52-53页 |
(二) 杜绝年龄歧视,促进就业公平 | 第53-54页 |
1. 加强法制建设,呼吁社会关注 | 第53页 |
2. 高校应调整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避免年龄歧视 | 第53页 |
3. 大龄硕士研究生本人应增强维权意识 | 第53-54页 |
五、努力解决硕士研究生隐性失业问题 | 第54-55页 |
(一) 国家要做好市场调查,合理规划招生规模 | 第54页 |
(二) 高校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合理调整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结构 | 第54页 |
(三) 硕士研究生要明确就业目标,调整就业心态,增强就业竞争 | 第54-55页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55-57页 |
一、主要结论 | 第55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55页 |
三、结束语 | 第55-57页 |
1. 本论文所做的工作 | 第55-56页 |
2. 本论文研究中的不足 | 第56页 |
3. 后续工作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一 研究生培养单位关于研究生就业问题的访谈提纲 | 第59-60页 |
附录二 硕士研究生个人关于研究生就业问题的访谈提纲 | 第60-61页 |
附录三 用人单位关于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的访谈提纲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