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0-21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1.3 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7-18页 |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21-30页 |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 2.1.1 公司管理层的界定 | 第21页 |
| 2.1.2 管理层持股的界定 | 第21-22页 |
| 2.1.3 公司绩效的界定 | 第22-23页 |
| 2.2 管理层持股的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25页 |
| 2.3.2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5-26页 |
| 2.3.3 企业家利润理论 | 第26页 |
| 2.3.4 内部人控制理论 | 第26-27页 |
| 2.3 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理论研究 | 第27-30页 |
| 2.3.1 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线性相关理论 | 第27-28页 |
| 2.3.2 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非线性相关理论 | 第28-29页 |
| 2.3.3 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无关理论 | 第29-30页 |
| 3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的现状分析 | 第30-40页 |
| 3.1 医药行业的特点分析 | 第30-34页 |
| 3.1.1 医药行业的发展历程 | 第30-31页 |
| 3.1.2 医药行业的特殊性 | 第31-34页 |
| 3.2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现状 | 第34-35页 |
| 3.3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绩效现状 | 第35-36页 |
| 3.4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 | 第36-40页 |
| 3.4.1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现状 | 第36页 |
| 3.4.2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方法 | 第36-40页 |
| 4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40-61页 |
| 4.1 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40-41页 |
| 4.2 研究变量的选取与定义 | 第41-43页 |
| 4.2.1 解释变量 | 第41页 |
| 4.2.2 被解释变量 | 第41页 |
| 4.2.3 控制变量 | 第41-43页 |
| 4.2.4 虚拟变量 | 第43页 |
| 4.3 研究假设 | 第43-44页 |
| 4.4 假设模型设计 | 第44-46页 |
| 4.4.1 公司绩效评价模型——因子分析模型 | 第45-46页 |
| 4.4.2 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关系的模型——多元回归模型 | 第46页 |
| 4.5 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 第46-50页 |
| 4.5.1 管理层持股比例的统计性分析 | 第46-48页 |
| 4.5.2 控制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 第48-50页 |
| 4.6 假设检验 | 第50-61页 |
| 4.6.1 管理层持股的公司绩效要好于零持股公司的绩效 | 第50-56页 |
| 4.6.2 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 第56-57页 |
| 4.6.3 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存在区间效应 | 第57-61页 |
| 5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61-68页 |
| 5.1 研究结论 | 第61-62页 |
| 5.2 政策建议 | 第62-65页 |
| 5.2.1 完善管理层持股的外部环境,加强市场监管 | 第62-63页 |
| 5.2.2 把握管理层持股力度,明确管理层持股定位 | 第63-64页 |
| 5.2.3 激励与约束管理层行为并进,提升整体水平 | 第64页 |
| 5.2.4 建立公司监督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64-65页 |
| 5.3 本文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5-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 附录A | 第74-84页 |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84-86页 |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