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导言 | 第12-21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二) 研究的现状 | 第15-19页 |
(三)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9-21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一、当代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内涵及标准 | 第21-30页 |
(一) 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内涵 | 第21-23页 |
1. 带头作用 | 第21-22页 |
2. 骨干作用 | 第22页 |
3. 桥梁作用 | 第22-23页 |
(二) 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标准 | 第23-30页 |
1. 带头作用的标准 | 第23-27页 |
2. 骨干作用的标准 | 第27-28页 |
3. 桥梁作用的标准 | 第28-30页 |
二、当代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现状分析 | 第30-44页 |
(一) 当代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状况 | 第30-39页 |
1. 带头作用发挥的状况 | 第30-35页 |
2. 骨干作用发挥的状况 | 第35-37页 |
3. 桥梁作用发挥的状况 | 第37-39页 |
(二) 当代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存在的问题 | 第39-44页 |
1. 带头作用发挥不到位,未能很好地起到表率作用 | 第39-41页 |
2. 骨干作用的发挥有待强化,责任和奉献意识淡化 | 第41-42页 |
3. 桥梁作用的发挥弱化,纽带和联系作用有待加强 | 第42-44页 |
三、当代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 第44-51页 |
(一) 大学生党员自身因素的影响 | 第44-46页 |
1. 价值选择与党的最高价值取向不一致 | 第44-45页 |
2. 大学生党员的党员角色自我认知度低 | 第45页 |
3. 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渐淡化 | 第45-46页 |
4. 勇于拼搏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缺乏 | 第46页 |
(二) 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存在疏漏 | 第46-48页 |
1. 重视入党前培训教育,忽视后期对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 | 第46-47页 |
2. 教育形式内容单一,难以唤醒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 | 第47页 |
3. 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缺乏专业教师队伍,党建工作效果甚微 | 第47-48页 |
4. 未能很好地建立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 | 第48页 |
(三) 社会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 第48-51页 |
1. 改革开放新时期下各种复杂矛盾的激化 | 第49页 |
2. 市场经济利益机制和功利性原则的影响 | 第49页 |
3. 网络时代下良莠不齐的信息带来的冲击 | 第49-51页 |
四、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对策 | 第51-61页 |
(一) 大学生党员严以修身,不断增强党员意识 | 第51-55页 |
1. 加强道德情操修养,强化自律意识 | 第51-52页 |
2.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强化信念意识 | 第52-53页 |
3. 严格遵守党章规范,强化党章意识 | 第53页 |
4. 工作讲奉献有担当,强化责任意识 | 第53-54页 |
5.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创新意识 | 第54页 |
6.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强化作为意识 | 第54-55页 |
(二) 高校为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与网络环境 | 第55-56页 |
1. 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 | 第55-56页 |
2. 监督与控制互联网信息,打造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 | 第56页 |
(三) 高校党委积极支持和保障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 第56-61页 |
1. 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与管理 | 第56-57页 |
2. 不断加强和改进激励与奖惩机制建设 | 第57-58页 |
3. 继续完善和强化监督与考评机制建设 | 第58页 |
4. 为广大大学生党员提供顾问咨询服务 | 第58-59页 |
5. 组织大学生党员开展经验交流分享会 | 第59页 |
6. 搭建起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 | 第66-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