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

城市土地利用生态冲突及协调机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1 理论意义第10-11页
        1.2.2 实践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7页
        1.3.1 关于土地利用冲突的研究第11-14页
        1.3.2 关于土地利用生态冲突的研究第14-16页
        1.3.3 研究现状评述第16-17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19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页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7-19页
    1.5 创新之处第19-20页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20-23页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20页
        2.1.1 土地利用冲突第20页
        2.1.2 土地利用生态冲突第20页
        2.1.3 协调机制第20页
    2.2 理论基础第20-23页
        2.2.1 人地关系理论第20-21页
        2.2.2 绿色发展理论第21页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21-22页
        2.2.4 博弈论第22-23页
3 土地利用生态冲突的诊断评价第23-29页
    3.1 土地利用生态冲突的诊断方法第23-24页
        3.1.1 PSIR模型第23页
        3.1.2 土地利用冲突综合指数第23-24页
    3.2 土地利用生态冲突评价体系的构建第24-29页
        3.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24页
        3.2.2 指标的选取及标准化第24-27页
        3.2.3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27-29页
4 贵阳市土地利用生态冲突实证分析第29-43页
    4.1 贵阳市概况及其土地利用第29-31页
        4.1.1 贵阳市概况第29页
        4.1.2 贵阳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9-31页
    4.2 土地利用生态冲突诊断分析第31-34页
        4.2.1 压力指数第32页
        4.2.2 状态指数第32页
        4.2.3 影响指数第32-33页
        4.2.4 响应指数第33页
        4.2.5 土地利用生态冲突综合指数第33-34页
    4.3 协调度函数的反向解析第34-38页
        4.3.1 反向解析过程第34-36页
        4.3.2 验证结果分析第36-38页
    4.4 基于STIRPAT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8-42页
        4.4.1 模型的建立第38页
        4.4.2 主成分分析第38-40页
        4.4.3 回归结果第40-41页
        4.4.4 影响因素分析第41-42页
    4.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5 贵阳市土地利用生态冲突协调机制第43-53页
    5.1 贵阳市土地利用生态冲突案例第43-45页
        5.1.1 福海生态园案例第43-44页
        5.1.2 红枫湖水库案例第44页
        5.1.3 花溪上板桥案例第44-45页
    5.2 冲突的利益相关者及产生原因分析第45-47页
        5.2.1 冲突的利益相关者第45-46页
        5.2.2 冲突的产生原因第46-47页
    5.3 土地利用生态冲突协调机制的构建第47-52页
        5.3.1 协调机制构建的原则第47-48页
        5.3.2 公众参与机制第48-49页
        5.3.3 生态补偿机制第49-50页
        5.3.4 法律保障机制第50-52页
    5.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3-55页
    6.1 研究结论第53页
    6.2 研究展望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族地区农户信贷渠道选择行为研究--基于临夏回族自治州的问卷调查
下一篇:货币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