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微胚乳超甜超高油兼用型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基础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1 前言第12-17页
    1.1 概述第12页
    1.2 高油玉米的研究概况第12-13页
    1.3 高油玉米的利用价值第13-14页
    1.4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研究概况第14-15页
    1.5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主要性状配合力研究进展第15-16页
    1.6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2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17-22页
    2.1 试验材料与方案第17-18页
        2.1.1 试验时间、地点及试验地概况第17页
        2.1.2 试验材料第17-18页
        2.1.3 田间试验方案第18页
    2.2 田间栽培管理第18页
    2.3 取样方法与试样制备第18-19页
    2.4 农艺性状观察与产量性状测定第19页
    2.5 主要品质性状的测定方法第19-21页
        2.5.1 籽粒可溶性糖测定第19-20页
        2.5.2 籽粒淀粉含量测定第20页
        2.5.3 籽粒含油率测定第20页
        2.5.4 胚重比和胚油比的测定第20-21页
    2.6 数据的统计分析第21-2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2-62页
    3.1 杂交组合生育期和株型性状的观测结果与比较第22-25页
        3.1.1 杂交组合生育期和株型性状的观测结果第22-24页
        3.1.2 杂交组合生育期和株型性状的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第24-25页
    3.2 杂交组合产量性状的测定结果第25-32页
        3.2.1 杂交组合乳熟期产量性状的测定结果第25-27页
        3.2.2 杂交组合完熟期产量性状的测定结果第27-29页
        3.2.3 杂交组合乳熟期及完熟期产量性状的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第29-32页
    3.3 杂交组合乳熟期籽粒含水率的测定结果第32-33页
    3.4 杂交组合乳熟期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结果第33-34页
    3.5 杂交组合乳熟期和完熟期籽粒淀粉含量的测定结果第34-36页
    3.6 杂交组合完熟期籽粒含油率、胚油比和胚重比的测定结果第36-39页
    3.7 杂交组合主要品质性状的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第39-42页
    3.8 杂交组合与其相应亲本完熟期籽粒重和含油率的比较第42-43页
    3.9 杂交组合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率分析第43-57页
        3.9.1 杂交组合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第43-55页
            3.9.1.1 杂交组合主要性状的配合力方差分析第43-45页
            3.9.1.2 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及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分析第45-49页
            3.9.1.3 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及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分析第49-53页
            3.9.1.4 总配合力(Tca)相对效应分析第53-55页
        3.9.2 遗传率分析第55-57页
    3.10 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第57-62页
        3.10.1 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第57-58页
        3.10.2 主要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第58-60页
        3.10.3 杂交组合主要性状的通径分析第60-62页
4 结论第62-65页
5 讨论第65-69页
    5.1 微胚乳超甜超高油玉米产量性状的特性第65页
    5.2 微胚乳超甜超高油玉米品质性状的特点第65-66页
    5.3 微胚乳超甜超高油玉米主要性状的配合力第66-67页
    5.4 微胚乳超甜超高油玉米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第67-68页
    5.5 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致谢第74-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试论家庭生活题材电视剧与社会道德建设
下一篇:试论国产儿童动画片的语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