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三、研究方案 | 第10-12页 |
四、研究基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儿童动画片及其语言概述 | 第13-17页 |
第一节 儿童动画片的概念界定 | 第13页 |
第二节 儿童动画片的种类划分 | 第13-17页 |
一、按作品体裁分类 | 第13-14页 |
(一)童话片 | 第13-14页 |
(二)教育片 | 第14页 |
(三)科普片 | 第14页 |
(四)故事片 | 第14页 |
二、按作品的表现形式分类 | 第14-15页 |
(一)二维动画片 | 第14页 |
(二)三维动画片 | 第14页 |
(三)合成动画片 | 第14-15页 |
三、儿童动画片语言的概念界定 | 第15页 |
四、儿童动画片语言的种类划分 | 第15-17页 |
(一)儿童动画片的叙述语言 | 第15-16页 |
(二)儿童动画片的人物语言 | 第16-17页 |
1、对白 | 第16页 |
2、独白 | 第16页 |
3、旁白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儿童动画片语言的重要功能 | 第17-21页 |
第一节 儿童动画片语言的艺术功能 | 第17-18页 |
一、营造环境功能 | 第17-18页 |
二、推动剧情功能 | 第18页 |
三、刻画人物功能 | 第18页 |
第二节 儿童动画片语言的社会功能 | 第18-21页 |
一、对儿童思想品德的教育功能 | 第18-19页 |
二、对儿童美感的熏陶功能 | 第19页 |
三、对儿童的知识传授功能 | 第19-20页 |
四、对儿童的语言培育功能 | 第20-21页 |
(一)激发儿童语言表达和学习的积极性 | 第20页 |
(二)培养儿童对语言的感知力 | 第20页 |
(三)培养儿童运用语言的创造性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儿童动画片语言的基本特征 | 第21-23页 |
第一节 儿童动画片语言的基本特征 | 第21-23页 |
一、直观性 | 第21页 |
二、童趣性 | 第21-22页 |
三、知识性 | 第22页 |
四、娱乐性 | 第22页 |
五、浅显性 | 第22-23页 |
第四章 当下儿童动画片语言的缺憾 | 第23-26页 |
第一节 边缘化 | 第23页 |
第二节 粗糙化 | 第23页 |
第三节 成人化 | 第23-24页 |
第四节 过度网络语言化 | 第24-25页 |
第五节 暴力性语言频现 | 第25-26页 |
第五章 提高国产儿童动画片语言水准的主要途径 | 第26-32页 |
第一节 儿童语言应适应儿童的欣赏心理 | 第26-28页 |
一、年龄的特点 | 第26页 |
二、心理的特点 | 第26-27页 |
三、审美的特点 | 第27页 |
四、性格的特点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儿童动画片语言应适应儿童的说话习惯 | 第28页 |
第三节 儿童动画片应注重时代性 | 第28-29页 |
第四节 儿童动画片语言应努力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 | 第29-30页 |
第五节 儿童动画片应根据题材、观众年龄段不同,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 | 第30页 |
第六节 儿童动画片创作者应深入儿童生活中,学会运用和锤炼儿童动画片的语言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