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电商平台假货交易治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评价第12-14页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4-15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2 电商平台假货交易治理的基本概念及理论阐述第15-21页
    2.1 基本概念第15-16页
        2.1.1 电商平台第15页
        2.1.2 电商平台的特点第15-16页
        2.1.3 电子商务平台的类型第16页
    2.2 电商平台假货交易公共治理的必要性第16-17页
        2.2.1 公共管理理论为电商平台的发展起着指导作用第16页
        2.2.2 电商平台假货交易的治理是公共治理的一部分第16-17页
        2.2.3 公共治理是电商平台假货交易治理的必然要求第17页
    2.3 相关理论概述第17-21页
        2.3.1 公共治理理论与电商平台假货交易治理第17-18页
        2.3.2 公共选择理论与电商平台假货交易治理第18-19页
        2.3.3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电商平台假货交易治理第19页
        2.3.4 政府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与电商平台假货交易治理第19-21页
3 关于电商平台交货交易的实证分析第21-29页
    3.1 问卷的设计、思路和基本情况第21页
        3.1.1 调查问卷的目的和设计思路第21页
        3.1.2 样本人群情况第21页
    3.2 样本人群对电商平台及电商平台假货交易的认知第21-25页
        3.2.1 对电商平台的认知第21-22页
        3.2.2 在电商平台交易接触假货的频率第22-23页
        3.2.3 对电商平台假货交易处理方式的认知第23-25页
    3.3 样本人群对电商平台假货交易治理的认知第25-29页
        3.3.1 电商平台假货交易治理中政府应做的工作认知第25-27页
        3.3.2 电商平台假货交易治理中社会经济体的责任认知第27-29页
4 电商平台假货交易治理的问题分析第29-36页
    4.1 电商平台假货交易第29-30页
        4.1.1 我国近年来的制假售假事件第29页
        4.1.2 电商平台的假货交易事件第29-30页
    4.2 电商平台假货交易主体分析第30-31页
        4.2.1 售假者基于理性经济人理论知假售假第30页
        4.2.2 消费者基于理性选择理论知假买假第30-31页
    4.3 电商平台假货交易治理的现状第31-33页
        4.3.1 国家对电商平台的政策要求第31-32页
        4.3.2 地方政府对电商平台的监管第32页
        4.3.3 电商平台行业、企业的自我优化第32-33页
        4.3.4 品牌主体的主动参与第33页
    4.4 电商平台假货交易治理存在的问题第33-36页
        4.4.1 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的缺失第33-34页
        4.4.2 交易体系管理存在复杂性第34页
        4.4.3 电商平台企业入驻审查及管理松散第34页
        4.4.4 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第34-36页
5 国内外对电商平台假货交易行为治理借鉴第36-39页
    5.1 美国对电子商务管理的启示第36-38页
        5.1.1 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良性环境第36页
        5.1.2 应用广泛的信用体系第36-37页
        5.1.3 电商平台的自律交易机制第37-38页
    5.2 英国对电子商务管理的启示第38-39页
        5.2.1 加大对电商平台交易内容的监管和跟踪第38页
        5.2.2 对消费者提供维权机制第38-39页
6 电商平台假货交易行为的治理措施第39-44页
    6.1 完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健全电商平台的监管体系第39-41页
        6.1.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为电商平台发展提供规范机制第39-40页
        6.1.2 建立便捷的消费者维权机制,创建多层次、连带型的管理体系第40-41页
    6.2 打造社会信用体系,增加信息透明度第41-42页
        6.2.1 建立有效的信用体系第41页
        6.2.2 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推动信用体系的更新发展第41-42页
    6.3 电商平台严格审核及管理第42-43页
        6.3.1 严格平台进入机制,落实实名制第42页
        6.3.2 强化过程监督,完善平台管理机制第42-43页
    6.4 鼓励并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革新产品供给管理方式第43-44页
        6.4.1 国家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通过自主研发获得发展第43页
        6.4.2 传统企业加速产品供给管理方式的网络化转型第43-44页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附录A 电商平台假货交易调查问卷第47-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与完善研究--以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为研究对象
下一篇:产学研合作网络及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