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1.3 用到的理论工具 | 第10-11页 |
1.4 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4.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页 |
1.4.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5 研究的方法 | 第12页 |
1.6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2 高校基建部门腐败的表现形式、特点及其危害 | 第13-21页 |
2.1 概念及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2.1.1 高校基建部门腐败的含义 | 第13页 |
2.1.2 我国高校基建的发展状况 | 第13-14页 |
2.2 高校基建领域腐败行为的表现 | 第14-16页 |
2.2.1 招标环节中的腐败行为 | 第14-15页 |
2.2.2 采购环节中的寻租行为 | 第15-16页 |
2.2.3 现场签证及变更环节中的腐败行为 | 第16页 |
2.3 高校基建领域腐败行为的特点 | 第16-19页 |
2.3.1 涉案金额巨大且不易被发现 | 第16-17页 |
2.3.2 腐败手段和行为的智能化、多元化 | 第17页 |
2.3.3 腐败行为多集中在节假日,并且延续时间长 | 第17-18页 |
2.3.4 腐败行为发生在各个环节 | 第18-19页 |
2.3.5 涉案人员较多 | 第19页 |
2.4 高校基建腐败的危害性 | 第19-21页 |
2.4.1 严重损害高校形象 | 第19-20页 |
2.4.2 影响基建工程质量 | 第20页 |
2.4.3 浪费高校基建资源 | 第20页 |
2.4.4 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 第20-21页 |
3 我国高校基建腐败行为产生的原因 | 第21-28页 |
3.1 高校内部行政人员私欲膨胀 | 第22页 |
3.2 公权力的滥用与寻租 | 第22-24页 |
3.2.1 滥用与腐败的可能性是权力的“原罪” | 第22页 |
3.2.2 公权力行使的过度集中性 | 第22-23页 |
3.2.3 权力的制衡缺失 | 第23-24页 |
3.2.4 基建中的寻租行为 | 第24页 |
3.3 基建项目需求增多与管理空白 | 第24-25页 |
3.3.1 招标流程不健全 | 第24-25页 |
3.3.2 程序操作不规范 | 第25页 |
3.3.3 高校基建财务制度存在问题 | 第25页 |
3.4 监督制衡机制缺乏 | 第25-27页 |
3.4.1 学校内部监督缺位 | 第26页 |
3.4.2 学校专门监督缺乏 | 第26页 |
3.4.3 学校外部监督不力 | 第26-27页 |
3.5 经费划拨不合理,教育资源不均衡 | 第27-28页 |
3.5.1 经费划拨不合理 | 第27页 |
3.5.2 教育资源不均衡 | 第27-28页 |
4 防范高校基建腐败行为产生的对策研究 | 第28-38页 |
4.1 加强高校基建部门廉政建设 | 第28-29页 |
4.1.1 要强化校内党风廉政建设 | 第28页 |
4.1.2 应加强公共伦理建设 | 第28-29页 |
4.1.3 签订廉洁自律责任状 | 第29页 |
4.2 完善高校基建行政管理制度 | 第29-31页 |
4.2.1 进一步推进基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 第29-30页 |
4.2.2 分散过度集中的公权力 | 第30页 |
4.2.3 去行政化,推进教授治校 | 第30-31页 |
4.3 健全高校基建管理体系 | 第31-34页 |
4.3.1 健全基建招标流程 | 第31-32页 |
4.3.2 规范基建项目操作流程 | 第32页 |
4.3.3 完善基建预算管理体制 | 第32-33页 |
4.3.4 严格财务资金管理 | 第33页 |
4.3.5 大型基建项目采用“代建制”模式 | 第33-34页 |
4.4 努力实现基建审计、监督机制全面覆盖 | 第34-36页 |
4.4.1 建立财务监督管理机制 | 第34页 |
4.4.2 完善审计监督机制 | 第34-35页 |
4.4.3 全面开展基建过程中的执纪检查和监管工作 | 第35页 |
4.4.4 完善外部监督 | 第35-36页 |
4.5 促进教育公平,资源向下倾斜 | 第36-38页 |
4.5.1 制定教育投入法保障公平 | 第36页 |
4.5.2 教育资源向下倾斜 | 第36-38页 |
5 结语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附录 | 第44-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