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工程材料一般性问题论文

几种稀土氧化物微纳结构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4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固体表面润湿性理论第12-16页
        1.2.1 Young氏方程第12-13页
        1.2.2 Wenzel模型第13-14页
        1.2.3 Cassie模型第14-15页
        1.2.4 Wenzel模型与Cassie模型的联系与相互转换第15-16页
    1.3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第16-20页
        1.3.1 蚀刻法第16-17页
        1.3.2 化学气相沉积法第17-18页
        1.3.3 溶胶凝胶法第18页
        1.3.4 电化学沉积法第18-19页
        1.3.5 水热法第19-20页
    1.4 金属超疏水表面的应用第20-21页
        1.4.1 金属防腐蚀第20-21页
        1.4.2 油水分离第21页
        1.4.3 微流体控制系统第21页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1-24页
第二章 几种不同氧化铈微纳结构疏水表面的制备与表征第24-41页
    2.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第24-25页
    2.2 实验方法第25-28页
        2.2.1 几种氧化铈微纳粗糙结构的原位水热制备第25-27页
        2.2.2 全氟硅烷(PFAS)的二次修饰第27-28页
        2.2.3 样品表征第28页
    2.3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28-39页
        2.3.1 样品表面XRD表征及分析第28-29页
        2.3.2 样品表面EDS表征及分析第29-30页
        2.3.3 样品表面形貌的表征与分析第30-38页
        2.3.4 表面疏水改性及润湿性测试第38-39页
    2.4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三章 氧化铒仿生微纳结构疏水表面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41-57页
    3.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第41-42页
    3.2 实验方法第42-44页
        3.2.1 氧化铒仿生微纳结构的水热原位制备第42-43页
        3.2.2 全氟硅烷(PFAS)的二次修饰第43页
        3.2.3 样品表征第43页
        3.2.4 样品在盐溶液中的耐腐蚀性测试第43-44页
    3.3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44-55页
        3.3.1 表面微纳结构形貌的表征与分析第44页
        3.3.2 样品表面EDS分析第44-46页
        3.3.3 样品表面XRD分析第46-47页
        3.3.4 表面疏水改性及润湿性测试与分析第47-49页
        3.3.5 氧化铒仿生微纳结构超疏水表面制备机理的探讨第49-53页
        3.3.6 样品抗盐溶液腐蚀性能测试与分析第53-55页
    3.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四章 氧化镧微纳结构疏水表面的简易制备及性能研究第57-72页
    4.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第57-58页
    4.2 实验方法第58页
        4.2.1 氧化镧微纳粗糙结构的水热原位制备第58页
        4.2.2 表面疏水改性第58页
        4.2.3 样品表征第58页
        4.2.4 耐酸碱性能测试第58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8-70页
        4.3.1 样品表面形貌的表征与分析第58-64页
        4.3.2 样品表面XRD表征分析第64-65页
        4.3.3 样品表面EDS表征及分析第65-67页
        4.3.4 样品表面疏水改性及润湿性分析第67-69页
        4.3.5 超疏水表面样品的耐酸碱性能测试与分析第69-70页
    4.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5页
    5.1 主要研究结论第72-74页
    5.2 本论文存在的不足与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2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2-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滚环扩增和核酸外切酶Ⅲ辅助循环放大的高灵敏荧光生物传感器研究
下一篇:全金属芳香性三明治化合物的理论研究:[Sb_nAu_nSb_n]~m(n=3,4,5,6;m=-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