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 研究的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 研究的缘起 | 第10-11页 |
2.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 论文研究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 基本思路 | 第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 研究重、难点 | 第16页 |
1. 研究重点 | 第16页 |
2. 研究的难点 | 第16页 |
(五)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一、概念界定及利益观念整合相关的基础理论概述 | 第17-28页 |
(一) 概念的界定 | 第17-20页 |
1. 利益 | 第17页 |
2. 利益观念 | 第17-18页 |
3. 利益整合 | 第18-19页 |
4. 利益观念整合 | 第19-20页 |
(二) 当代大学生主要的利益观念及其利益观念的特点 | 第20-24页 |
1. 当代大学生主要的利益观念 | 第20-22页 |
2. 大学生利益观念的特点 | 第22-24页 |
(三) 相关的基础理论概述 | 第24-28页 |
1. 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 | 第24-25页 |
2. 中国共产党的利益整合理论 | 第25-27页 |
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7-28页 |
二、大学生利益观念整合的必要性 | 第28-31页 |
(一) 大学生的社会地位及其利益观念多元化现实的要求 | 第28-29页 |
1. 大学生特殊的社会地位 | 第28页 |
2. 大学生利益观念多元化现实的要求 | 第28-29页 |
(二) 建设高校和谐校园的现实需要 | 第29-30页 |
1. 在校学生是高校学习生活最基本的主体 | 第29页 |
2. 在校学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要方面 | 第29-30页 |
(三) 社会价值观高要求与大学生利益观现状差距的要求 | 第30-31页 |
三、大学生利益观念不和谐的具体表现、原因以及危害 | 第31-36页 |
(一) 大学生利益观念不和谐的具体表现 | 第31-32页 |
1. 利己主义与他人、集体利益的冲突 | 第31页 |
2. 物质利益至上与精神需求的冲突 | 第31页 |
3. 现实享乐安逸与功成名就的冲突 | 第31-32页 |
(二) 大学生利益观念不和谐的原因分析 | 第32-33页 |
1. 大学生的思想心理不成熟 | 第32页 |
2. 学校利益观教育针对性不强 | 第32-33页 |
3. 社会思想观念的复杂性 | 第33页 |
(三) 大学生多元利益观念不和谐的危害 | 第33-36页 |
1. 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正确利益观的形成 | 第33-34页 |
2. 不利于和谐校园关系、校园文化的建设 | 第34页 |
3. 不利于社会团结互助、良好风气的形成 | 第34-36页 |
四、大学生利益观念整合的原则及对策 | 第36-46页 |
(一) 大学生利益观念整合必须遵循的原则 | 第36-37页 |
1. 集体主义原则 | 第36页 |
2. 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 第36-37页 |
(二) 大学生利益观念整合的对策 | 第37-46页 |
1. 增强大学生利益观的辨析能力和集体意识 | 第37-38页 |
2. 加强规范原生家庭的言传身教的作用 | 第38页 |
3. 加强高校的教育管理功能 | 第38-44页 |
4. 促进形成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社会氛围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