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前言 | 第16-21页 |
第一章 RGS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研究 | 第21-44页 |
1. 引言 | 第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8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3-27页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27-28页 |
3. 结果 | 第28-38页 |
3.1 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情况比较 | 第28-29页 |
3.2 RGS2基因6个基因位点及RAS部分基因的4个位点的测序峰图 | 第29-31页 |
3.3 Hardy-Weinberg(哈-温平衡)检验 | 第31-32页 |
3.4 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液7个SNP位点基因型构成的比较 | 第32-35页 |
3.5 RS4606及RS10607564位点的基因型分布与子痫前期发生的比值比分析 | 第35-38页 |
4. 讨论 | 第38-44页 |
第二章 血浆RGS2蛋白与ANGⅡ/AT1R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 | 第44-55页 |
1. 引言 | 第4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44页 |
2.2 标本收集 | 第44-45页 |
2.3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2.4 样本处理及要求 | 第45-46页 |
2.5 标本检测及结果计算 | 第46页 |
2.6 统计学处理 | 第46页 |
3. 结果 | 第46-50页 |
3.1 两组孕妇一般资料结果比较 | 第46-47页 |
3.2 合并FGR组与非FGR组及对照组多组间的方差分析及多组间两两比较结果 | 第47-49页 |
3.3 血清中RGS2、ANGⅡ及AT1R与PE发生的OR值和95%可信区间 | 第49页 |
3.4 三种因子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分析 | 第49-50页 |
4. 讨论 | 第50-55页 |
第三章 血清和肽素、SFLT-1及AVP在子痫前期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 | 第55-61页 |
1. 引言 | 第5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5-56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55-56页 |
2.2 标本收集 | 第56页 |
2.3 一般指标收集 | 第56页 |
2.4 血清CPT、AVP、sFlt-1水平检测 | 第56页 |
3. 结果 | 第56-58页 |
3.1 一般情况比较 | 第56-57页 |
3.2 四组间分娩孕周、胎儿体质量及出生Apgar 1min评分比较 | 第57页 |
3.3 各组CPT、AVP、SFLT-1水平 | 第57-58页 |
3.4 血清CPT与母儿部分参数相关性分析结果 | 第58页 |
4. 讨论 | 第58-61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英汉缩略图表 | 第70-71页 |
成果 | 第71-72页 |
一、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
二、参与课题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