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畜论文--牛论文

牛支原体流行病学调查及灭活疫苗研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14-17页
    1.1 支原体特性第14页
    1.2 牛支原体第14-15页
        1.2.1 病原学诊断第14-15页
        1.2.2 血清学诊断第15页
        1.2.3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第15页
        1.2.4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第15页
        1.2.5 双向电泳技术第15页
    1.3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5-17页
2 中国牛支原体流行情况的调查第17-23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7-18页
        2.1.1 病料来源第17页
        2.1.2 试剂第17页
        2.1.3 间接ELISA检测第17页
        2.1.4 PCR检测第17-18页
        2.1.5 培养基的制备第18页
    2.2 结果第18-21页
        2.2.1 各地区牛支原体血清学检测结果第20页
        2.2.2 牛病料及奶样PCR检测结果第20-21页
    2.3 讨论第21-23页
3 牛支原体分离培养及其特性研究第23-29页
    3.1 材料第23页
        3.1.1 实验材料第23页
        3.1.2 主要设备、器材第23页
        3.1.3 主要试剂、培养基第23页
    3.2 方法第23-25页
        3.2.1 牛支原体纯化第23-24页
        3.2.2 菌落的形态鉴定及染色第24页
        3.2.3 牛支原体生化指标测定第24页
        3.2.4 生长抑制试验第24页
        3.2.5 耐药性分析第24页
        3.2.6 进化分析第24-25页
        3.2.7 浓度测定及生长曲线的绘制第25页
    3.3 结果第25-28页
        3.3.1 牛支原体分离纯化第25页
        3.3.2 生化鉴定结果第25-26页
        3.3.3 血清生长抑制实验结果第26页
        3.3.4 耐药性分析第26-27页
        3.3.5 进化树第27页
        3.3.6 生长曲线及PH变化第27-28页
    3.4 讨论第28-29页
4 牛支原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第29-35页
    4.1 实验材料第29页
    4.2 方法第29-31页
        4.2.1 本试验中ELISA的基本方法第29-30页
        4.2.2 牛支原体间接ELISA包被抗原的制备第30页
        4.2.3 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第30-31页
    4.3 结果第31-34页
        4.3.1 BCA蛋白定量法第31-32页
        4.3.2 ELISA工作条件的确定第32页
        4.3.3 临界值的确定第32页
        4.3.4 特异性实验结果第32-33页
        4.3.5 敏感性实验结果第33页
        4.3.6 重复性实验第33页
        4.3.7 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第33-34页
    4.4 讨论第34-35页
5 牛支原体动物模型的建立第35-45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35-37页
        5.1.1 实验材料第35页
        5.1.2 实验方法第35-37页
    5.2 结果第37-44页
        5.2.1 临床症状第37-39页
        5.2.2 牛支原体分离培养结果第39-40页
        5.2.3 PCR检测结果第40-41页
        5.2.4 病理组织学观察第41-42页
        5.2.5 间接免疫荧光结果第42-43页
        5.2.6 血清学检测结果及抗体滴度的测定第43-44页
    5.3 讨论第44-45页
6 牛支原体灭活疫苗的初步试验第45-51页
    6.1 材料和方法第45-48页
        6.1.1 菌株第45页
        6.1.2 主要试剂第45页
        6.1.3 疫苗的制备第45页
        6.1.4 试验动物第45-46页
        6.1.5 免疫计量及免疫程序第46页
        6.1.6 免疫指标评价及抗体消涨规律第46-48页
    6.2 结果第48-49页
        6.2.1 临床指标的监测第48页
        6.2.2 分菌及PCR检测结果第48-49页
        6.2.3 抗体水平检测结果第49页
    6.3 讨论第49-51页
7 全文总结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作者简介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Pro/E的爆炸图与机构动画的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BBO_MLP和纹理特征的图像分类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