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开放型经济的内涵研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外关于经济开放度的测度方法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开放型经济相关理论 | 第18-25页 |
2.1 开放型经济的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2.1.1 开放型经济的概念 | 第18-19页 |
2.1.2 开放型经济的特征 | 第19-20页 |
2.1.3 开放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的区别 | 第20-21页 |
2.2 开放型经济的相关理论 | 第21-25页 |
2.2.1 经济全球化 | 第21-22页 |
2.2.2 规模经济理论 | 第22-23页 |
2.2.3 综合优势理论 | 第23页 |
2.2.4 国际投资的相关理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温州、宁波、杭州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概述 | 第25-37页 |
3.1 研究选取依据 | 第25-26页 |
3.2 温州、宁波、杭州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 第26-28页 |
3.2.1 温州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 第26-27页 |
3.2.2 宁波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 第27页 |
3.2.3 杭州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 第27-28页 |
3.3 经济发展差异对比 | 第28-33页 |
3.3.1 温州、宁波、杭州经济基础比较 | 第28-30页 |
3.3.2 温州、宁波、杭州产业结构比较 | 第30-32页 |
3.3.3 温州、宁波、杭州FDI比较 | 第32-33页 |
3.4 温州、宁波、杭州发展效益比较 | 第33-35页 |
3.4.1 温州、宁波、杭州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较 | 第33-34页 |
3.4.2 温州、宁波、杭州劳动力就业比较 | 第34-35页 |
3.5 温州、宁波、杭州发展潜力比较 | 第35-37页 |
3.5.1 温州、宁波、杭州政府干预比较 | 第35页 |
3.5.2 温州、宁波、杭州科技发展比较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温州、宁波、杭州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 第37-51页 |
4.1 分析方法介绍 | 第37-40页 |
4.2 开放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0-44页 |
4.2.1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40页 |
4.2.2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40页 |
4.2.3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0-44页 |
4.2.3.1 开放基础 | 第42页 |
4.2.3.2 开放效益 | 第42-43页 |
4.2.3.3 开放潜力 | 第43-44页 |
4.3 数据采集及预处理 | 第44页 |
4.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4-49页 |
4.4.1 开放基础 | 第44-45页 |
4.4.2 开放效益 | 第45-47页 |
4.4.3 开放潜力 | 第47-48页 |
4.4.4 总体水平分析 | 第48-49页 |
4.5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第五章 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51-56页 |
5.1 发展以创新为核心的开放型经济 | 第51-52页 |
5.1.1 加强要素的培育及创新 | 第51页 |
5.1.2 以开放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 第51-52页 |
5.2 加快贸易结构调整步伐 | 第52-53页 |
5.2.1 由出口为主转向进出口并重 | 第52-53页 |
5.2.2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 第53页 |
5.3 进一步推进扩大内需战略 | 第53-54页 |
5.4 优化外资利用方式 | 第54-56页 |
5.4.1 提高引资效率 | 第54页 |
5.4.2 优化引资结构 | 第54-55页 |
5.4.3 创新外商投资方式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