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数学家潘应祺算学课本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 一 问题的引入 | 第8页 |
| 二 潘应祺简介 | 第8-9页 |
| 三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内容 | 第9-11页 |
| 第二章 《算术驾说》研究 | 第11-39页 |
| 一 《算术驾说》简介 | 第11-38页 |
| (一) 关于书名 | 第11-12页 |
| (二) 内容介绍 | 第12-14页 |
| (三) 数名与项数 | 第14-16页 |
| 1 数名 | 第14-15页 |
| 2 项数 | 第15-16页 |
| (四) 析生数与分数 | 第16-18页 |
| 1 对析生数的释义 | 第16-17页 |
| 2 简单分数与繁分数 | 第17-18页 |
| (五) 比例 | 第18-21页 |
| 1 比例基本知识 | 第18-19页 |
| 2 合率比例及应用 | 第19-20页 |
| 3 连环比例 | 第20-21页 |
| 4 百分法 | 第21页 |
| (六) 四则运算 | 第21-27页 |
| 1 《算术驾说》中的加法 | 第21-22页 |
| 2 减法 | 第22-23页 |
| 3 乘法 | 第23-26页 |
| 4 除法 | 第26-27页 |
| (七) 数的性质 | 第27-30页 |
| 1 七约之法 | 第27-28页 |
| 2 弃九法 | 第28页 |
| 3 解以O除数得无穷之理 | 第28-29页 |
| 4 因数分解规律 | 第29页 |
| 5 单位为5之数的求平方数 | 第29-30页 |
| (八) 开方 | 第30-38页 |
| 1 开平方 | 第30-34页 |
| 2 开立方 | 第34-36页 |
| 3 开诸乘方 | 第36-38页 |
| 二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佛山书院算课草》研究 | 第39-58页 |
| 一 《佛山书院算课草》概述 | 第39-41页 |
| 二 题目算法分析 | 第41-56页 |
| (一) 解三角形 | 第41-49页 |
| 1 测营(卷一) | 第41-42页 |
| 2 起重(卷六) | 第42-44页 |
| 3 开船(卷六) | 第44-45页 |
| 4 船向(卷十) | 第45页 |
| 5 勾股(卷四) | 第45-47页 |
| 6 勾股(卷八) | 第47-49页 |
| (二) 圆与三角形 | 第49-53页 |
| 1 掘井(卷三) | 第49-50页 |
| 2 通弦(卷五) | 第50-51页 |
| 3 圆内接三角形(卷九) | 第51-52页 |
| 4 炮击(卷十) | 第52-53页 |
| (三) 级数 | 第53-54页 |
| 招兵(卷七) | 第53-54页 |
| (四) 物理与代数 | 第54-56页 |
| 1 气球(卷九) | 第54-55页 |
| 2 生理(卷二) | 第55-56页 |
| 三 小结 | 第56-58页 |
| 第四章 《几何赘说》与《几何原本》比较研究 | 第58-68页 |
| 一 《几何赘说》书名及内容概况 | 第58页 |
| 二 《几何赘说》与《几何原本》内容对比 | 第58-67页 |
| 三 小结 | 第67-68页 |
| 第五章 结语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 附录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