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AMSIS客车驾驶区布置舒适性校核分析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立项依据 | 第10页 |
1.2 人机工程介绍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客车驾驶区人机工程布置设计 | 第14-26页 |
2.1 二维人体模型 | 第14-15页 |
2.2 客车驾驶员H点及坐姿的布置设计 | 第15-17页 |
2.3 驾驶员眼椭圆(Eyellipse) | 第17-19页 |
2.4 驾驶员头廓包络设计 | 第19-21页 |
2.5 驾驶员膝部包络设计 | 第21-22页 |
2.6 驾驶员胃部包络设计 | 第22页 |
2.7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设计 | 第22-25页 |
2.7.1 手伸及概念 | 第22-23页 |
2.7.2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的定位 | 第23-25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基于RAMSIS公路客车人机工程设计改进 | 第26-56页 |
3.1 驾驶区人机工程设计改进流程 | 第26-28页 |
3.2 RAMSIS软件简述 | 第28页 |
3.3 创建RAMSIS人体模型 | 第28-30页 |
3.4 基于RAMSIS舒适性分析 | 第30-31页 |
3.4.1 驾驶不舒适度介绍 | 第30-31页 |
3.4.2 驾驶不舒适度评价标准 | 第31页 |
3.5 基于RAMSIS的坐姿评价改进 | 第31-35页 |
3.6 基于RAMSIS的驾驶视野盲区分析改进 | 第35-41页 |
3.6.1 驾驶前方视野盲区分析改进 | 第35-37页 |
3.6.2 驾驶组合仪表视野盲区分析改进 | 第37-40页 |
3.6.3 驾驶区按键视野盲区分析改进 | 第40-41页 |
3.7 基于RAMSIS的手伸及性改进 | 第41-50页 |
3.7.1 公路客车仪表台电器布置介绍 | 第41-43页 |
3.7.2 排档杆操作仿真改进 | 第43-46页 |
3.7.3 仪表台功能件操作仿真分析 | 第46-50页 |
3.8 基于RAMSIS的脚伸及性改进 | 第50-52页 |
3.9 实车主观性验证评价 | 第52-55页 |
3.9.1 主观评价介绍 | 第52页 |
3.9.2 主观评价功用 | 第52页 |
3.9.3 主观评价方法 | 第52-55页 |
3.10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4.1 论文总结 | 第56页 |
4.2 论文不足与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